第206章 心胸(1 / 2)

皇太孙要出宫游湖,那肯定不是小事情了,一应的仪仗、护卫都得带足。

毕竟这是公开的活动,而不是私下里的白龙鱼服,所以该准备的肯定都是要准备,该讲究的时候肯定也是要讲究,朱允熥对此一点都不会抵触。

一些官员或者他们的家眷随行,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允熥自然也带着兄弟姐妹了,他们也是难得有出宫的机会。

朱允熥只需要骑着马,但是他的弟弟们就需要乘车了。

直奔玄武湖,朱允熥心情不错。也就是正常的游湖而已,所以也不至于有艨艟巨舰,正常的一些游船实际上也就差不多了。

虽说不是龙舟,可是现在能够登上这条船的也就是真正的勋贵,或者宗室。

朱允熙就是个聪明的孩子,见到徐妙锦就很规矩,“臣弟见过皇嫂。”

徐妙锦脸一红,连忙说道,“皇孙殿下,这于理不合。”

“有什么不合的?”朱允熥就笑着说道,“我这小弟倒是有些眼力,知道咱们婚期已定,就等着黄道吉日了。老四,老五可比你机伶。”

朱允熞当然也知道一些事情,但是他可不像朱允熙就四五岁可以卖萌。十岁出头了,在这个年代也不能单纯的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不过有朱允熥的提醒,朱允熞也连忙客气,“臣弟见过皇嫂。”

朱允熥就安排任务,说道,“老五,带我那小侄儿去玩。老五呢,你和赞仪一道。给你们两个安排个任务,一会儿乘坐小舟,去各船看看。你们两个是皇室宗亲,也该露露脸。”

朱允熞就不用说了,先太子朱标的四子。朱赞仪呢,就是大明朝唯一一个不是老朱这一脉的藩王,哪怕朱文正、朱守谦先后惹事,可是老朱还是给他大哥那一脉留了王位。

朱允熞和朱赞仪也连忙领命,朱允熞本来就是这两三年非常的谨小慎微。朱赞仪则是朱守谦被责罚后一直在应天府皇宫读书,老朱是生怕这个重孙辈的学坏了。

看着两个弟弟开开心心的乘坐着小舟离开,宁国公主就笑着说道,“还是允熥有兄长的样子。”

安庆公主也骄傲的说道,“要不为何父皇那么喜欢允熥,还不是允熥是家里头最关照亲族的。以后我这闺女,也要指望她兄长照应。”

朱允熥连忙求饶,“小姑,放心就是。我就觉着妹妹好,我这不缺弟弟,妹妹倒是没几个。”

二婚后生了个女娃,安庆公主虽然会开心有了孩子,只是普世情况下的重男轻女,她多少也是有些失落。所以很多的时候,有事没事的提醒一下朱允熥。

安庆公主就立刻说道,“那以后给你妹妹寻个好人家?”

朱允熥就肯定的说道,“那是自然,只是我想好了,我妹妹金枝玉叶的不能受委屈。到时候她自己选人,选自己心仪之人就好。什么勋贵人家、读书人家,那都不要紧。反正我能护着,只要妹妹开心就好。”

安庆公主有些不太满意,“哪能这样呢,还是要有些身份。”

“怎么就不行?”朱允熥无比肯定的说道,“其他人管不着,顺昌几个的婚事只能是我来指定。其他的宗室人家也是如此,多半是指挥。唯独我这妹妹不一样,我就是盼着她开心。”

这话说的在场的一些人心情复杂,不要说宗室人家,勋贵人家的嫡子嫡女在婚配这件事情上都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政治联姻是最主要的。

朱允熥随即看向朱有容,“大姐,今天这可算是雅事,还有不少国子监的学子。一会儿要是有人送来诗词,你可得帮我点评一番。”

朱有容就笑着问道,“为何是要让我来点评,我才疏学浅就不献丑了。”

朱有龄有些拆台的说道,“若是大姐不帮忙,怕是允熥的点评更要贻笑大方了。”

“这就是你不懂了。”朱有容就笑着说道,“允熥跟前还是有些饱学之士,那才是真才实学。若是他们来点评诗词,肯定比我们强得多。”

朱允熥一本正经的开玩笑,“真要是让手底下的人来点评,天底下的人不就知道皇太孙不会诗词了?祖父还能作些诗,就是到了我这差点意思。”

其他人就不好多说什么了,因为洪武皇帝的诗非常具有个人特色,其他人学不来。

洪武七年的时候,就有翰林学士帮忙初步编纂老朱的文集。收录的一些诗词朱允熥都没眼看,基本上是打油诗的水平。也有‘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这类诗作,朱洪武的气质十足。

安庆公主这时候就开玩笑,“要我说呢,有容和有龄也就算了,她俩的才学和我也是不相上下,说是才女那也是外人阿谀奉承,真信了就蠢了。就像有的人自诩刀枪双绝,打遍天下无敌手,真要是和人对练,那就贻笑大方了。”

知道情况的人都在偷笑,不过看到朱允熥一副非常意外在四处打量着、好像是想要寻找安庆公主说的那位‘有的人’一般,就更是觉得有趣。

这位皇太孙有些时候就是一身纨绔的习气,或者是对于亲近的人从不摆架子。

当然也会羡慕安庆公主,这两三年皇太孙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威望越来越高,可是这位皇姑还是时常打趣,而皇太孙不只是不生气,反而十分配合。

宁国公主也笑着说道,“妹妹说的人我倒是不认识,我就知道个有个刀法天下一绝的,没听说过会用枪。”

“大姑,会用枪!”朱有容也促狭的打趣说道,“常说是那赵子龙呢,前些时候不是好有个《三国志演义》么,有人就差寻匹白马、一身银甲了。”

《三国演义》虽说是在明朝中期才广泛流传,但是历史也算悠久。

更何况这《三国演义》虽然是以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为基础,但是也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就有人觉得那火烧赤壁的大戏,怎么看都和老朱和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无比相似。

铁索连舟、突然刮起东北风、火攻、以弱胜强等等,陈寿等人对赤壁之战的记录反而不多,不过很多在鄱阳湖水战的时候都能够找到一些相似之战。

朱有龄也开玩笑说道,“我和大姐才疏学浅,真要是帮着允熥点评诗句,要我说另有其人。才女,京中有哪些才女,我们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