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离间吴国(1 / 2)

第381章离间吴国

从襄阳回到江陵,李衡便开始便着手灭吴的计划。

他能预感到,灭吴的时间快要到来了。

理由也很充分:

一、随着二宫之争的愈演愈烈,吴国内部将会发生政治危机。

二、李衡表面答应了孙权不要收留江夏郡和长沙郡的百姓,但其实依然会有大部分人过来。

这将导致吴国民力疲软,影响农业。

在吴国发行纸币的大环境下,第一产业的危机,势必爆发经济危机。

也就是古代王朝通常遇到的粮价暴涨问题。

这对军事的后勤打击是巨大的。

针对于吴国目前出现的这两方面的危机,李衡决定给孙权加一把火,让吴国快速虚软下去。

极端保守派的特性就是反对一切敌国的策略,认为敌国的所有策略都是错误的。

否则,以吴国的体量,即便吴军战败,吴国依然能凭借底子厚苟延残喘。

只要是敌国赞成的,自己就该反对。

但在吴国目前的内忧外患之下,是不可能真正改制的,

所以极端改制派在吴国必然受到打压,如果将这两派与二宫之争融合,那这种政治打压就是极其残暴的,甚至可能到人生毁灭的地步。

灭吴就能提前。

吴国虚软之际,就是灭吴之时。

如何加这把火呢?

很简单。

然后给吴国留下一群极端保守派。

为什么?

极端改制派基本上属于看到了荆州的新政成果,想要使吴国学习,进一步强大起来。

即便军队依然强大,但已经失去了国家经济和政治战略纵深,只需要输一场,就会全面崩溃。

两宫之争引起政治对立?

保守派里面可能有人认为应该在稳中求变,但一旦政治斗争白热化,正常的保守派将异化成极端保守派。

极端保守派必然催生极端改制派。

那就在这种政治对立里再加点料。

一旦一个国家的政治形态变成这样,政治就会变得僵化。

这就是李衡想要在吴国达到的效果。

到时候,吴国政治危机,大量人才流失,大量百姓流失。

让一派极力排斥大汉,让他们到处鼓吹益州和荆州要灭掉吴国,和在洛阳一样,这一派在建业叫极端保守派。

保守派的特性是稳,是守住过去的治国方式。

那个时候,极端改制派就只有一个选择:投汉!

到时候,就不只是吴国百姓要过来了,吴国相当一部分官员也会过来。

极端改制派就是李衡需要的。

一旦吴国苟延残喘,司马懿就会出手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