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第266章 方便面新技术,火腿肠问世?(1 / 2)

第二百六十六章方便面新技术,火腿肠问世?

“我没事,”

“就是早上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

面对自家妹妹的询问,

何文惠也是神色有些不自然的随口解释了一句。

她总不能可能说,

这是自己打扑克的时候不小心弄的吧?

不过,

想到昨天的经历,何文惠还是忍不住摸了摸口袋,

那里珍藏着一副白手帕,

可惜的是,

已经不小心被何文惠弄脏了,却也打算找个地方好好珍藏起来。

至于何文远,

自然是压根不相信自家姐姐这一番说辞。

毕竟,

作为朝夕相处的姐妹,

她也深知何文惠并不擅长撒谎,却也没有点破,

而是打算找个机会亲自揭开这个秘密!

除此之外,

何文远也是更加好奇,

自家姐姐跟杨平安之间的关系。

出于一个女人的直觉,

她能够明显感觉到二人绝对不是那种普通的老板和秘书之间的关系。

当然,

这也是这个年代对于秘书还不像后世那样,

几乎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

否则的话,

光是今天早上这一关,何文惠就不知该如何解释。

——

对于何文惠和何文远这对姐妹之间的小九九,

杨平安自然是毫不关心。

实际上,

在从何文惠手中得到了应有的酬劳之后,

他就差不多对其失去了兴趣,

当然,

主要还是方便面厂那边的生意,稍微出现了一些情况。

“嗯?”

“你们是说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品牌,都跟着咱们的幸运方便面,开始生产不同口味的方便面,”

“而且还出现了山寨咱们幸运牌方便面的产品?”

听到方便面厂那边的汇报,

杨平安的表情也变得稍稍有些古怪。

关于其他方便面厂跟风的事情,

他倒是看的很开。

商人逐利,

既然幸运方便面厂首开先河,

那么其他人跟风,

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总不能拦着其他人说只有他们才能做吧?

而且……

不要小瞧了这年头厂家的脑回路,各种奇葩口味的方便面也是层出不穷,

至于消费者能否接受,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

山寨产品这东西就不能容忍了。

毕竟,

一般的消费者,也是能看具备分辨山寨和正品的区别。

而且,

天晓得那些山寨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是否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东西,

或是为了节省成本,以次充好。

一旦有消费者,

因为购买了山寨产品而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

那么这个黑锅,

他们幸运方便面厂就算是不想接,恐怕也会被有心之人结结实实的扣在头上。

不过好在。

关于这一点杨平安已经有所防范。

“对于那些市面上仿冒咱们的产品,给我严查,”

“最好是大张旗鼓,恨不得让全国都知道咱们方便面厂的态度,”

“另外……”

“拿出十万块钱,重金悬赏凡是能够提供这些站在厂子的厂房和生产地点的人,”

“一经核实,马上兑现奖励!”

“而且之前我不是让你们把幸运牌方便面的商标全都注册了吗?”

听到这话,

一干厂领导也是微微点头。

的确,

早在这之前的时候,杨平安就让他们把幸运牌方便面,

还有类似于幸运方便面,好运牌,幸运制造,等一系列相关的品牌都进行了注册。

为得就是防止前世那种

“康师傅和康帅傅”,“雪碧和雷碧”的山寨事情发生。

可想而知。

那些妄图在商品名字上面做文章,

想要靠着鱼目混珠的方式进行山寨的厂子,

可是要倒霉了!

光是来自于幸运方便面厂的诉讼,就足够他们喝一壶。

更不要说,

杨平安还“丧心病狂”的拿出了10万的天价奖金作为举报这些厂子的奖赏,

要知道,

这年头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三四十块,

除了像幸运方便面厂这样采取了按件计酬的制度,

才有可能做到,

一个月工资加奖金收入破百!

即便是这样,

一万块钱都足够普通人不吃不喝,攒上十来年,

更何况是十万块!

毫不客气的说,

这年头十万块钱的价值,压根不逊色于后世的一千万!

所谓,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而有了这么大一笔的巨额悬赏,

就算是亲兄弟,父子之间都能反目成仇,毫不留情的捅刀子。

更不要说。

这年头想要山寨方便面,

可不是靠着几个人的小作坊就能做到的!

所以,

这些厂子被人举报出来,也是迟早的事!

光是想到这一点,

在座方便面厂领导都不由得为那些仿冒幸运牌方便面的人默哀了几秒。

当然,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而他们如今能从一个濒临破产的面条厂,

变成现在这样炙手可热的方便面厂,

无论是工资还是其他收入,都是要比从前不知高了多少。

幸运方便面厂的红火,

也是跟在场众人的未来息息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

就算仿冒幸运牌方便面的人,

是他们的亲戚或是兄弟,

在座一干厂领导绝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大义灭亲!

“还有一件事情,”

而在解决了方便面厂被人山寨的事情之后。

却见手下人也是开口道。

“厂长,”

“之前您让我们联系岛国那边的方便面厂家,引进他们的生产设备,”

“人虽然已经联系上了,不过他们的报价有些离谱。”

“一开口就是十万块钱一套生产线。”

“十万块钱?”

“日元吗?”

当然,

杨平安也知道,不可能是这个价格。

“厂长,”

“他们说是美元,而且一分都不能少!”

“是吗?”

听到这话的杨平安也是冷笑不已。

十万美元一套的生产线,

还真把自己当成了什么宝贝?

不过,

杨平安也知道,

这年头的外国商人对待华国都是带着有色眼睛,

甚至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

就连在后世,

依然有不少的外媒造谣,

说华国到现在还保留着辫子,而且相当落后。

当然,

杨平安也知道有些事情,不是靠嘴皮子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