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剪裁(2 / 2)

建成大唐 夜星月语 1140 字 2个月前

尤其以关陇群臣态度最为强硬,因为他们在朝在天下的官员数量占比是最多的,无论朝廷是个怎么养的削减法,对他们的伤害无疑是最大的。

尚书左仆射裴寂作为宰相,当然最清楚冗官之事,但他不得不按照自己所代表的立场而行事,他出列行礼道:“陛下,臣以为房侍郎所言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冗官之弊谁都清楚,但我朝能如此快速平息战乱,就是因陛下宽仁大度,将天下豪杰尽是囊入怀中授以职位,齐心协力而创太平之事。

现在若是大举裁撤,未免寒群臣之心,容易激起大乱啊。”

重新被提拔而起的中书令萧瑀道:“臣附议丞相所言,此事当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

王頍站出来支持房玄龄:“臣以为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仅是尚书省,在册官员就有八百余,丞相,难到您真的要用到这么多官吏才能通达政令?

而在地方郡县并为十道之后,多余出来的官员更是以数千计,难到不需要精简裁撤?

官吏不事生产,俸禄皆来自民脂民膏,若有功于社稷者,自可食君俸而存之,无功无劳者,还要继续留着尸位素餐吗?”

民部侍郎王珪也道:“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精简官吏势在必行矣!”

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但大体上还是裴寂等人占据上风。

对大多数官员而言,维持现状无疑是最安全的,谁都会担心,这个裁撤精简的一部份里面,会不会是有自己。

李建成在上面观望许久后,看清了事态,也看清了此事能否得到顺利实施的阻力在哪里。

散朝后,他留下非关陇的心腹臣子们,先是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以表示对他们的支持:“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

由此即可知,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诸卿,此事纵有阻力亦当办成,绝不能轻言退却,朕即刻下旨,由卿等负责此事。

依朕看,尚书省留下三百官员足以,而其余府衙例如五御史、司天二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府九寺,国子、少府、将作、军器、都水四监,还有军中十六卫,以及地方十道官吏皆要效尚书省进行并省官员!”

“臣等领旨。”

皇帝的明确让众人振奋,关陇的威胁也就不足称道了,只需大刀阔斧地推进就可以了。

只是当真去施行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确实是不容易,因为关陇贵戚们时时刻刻都在盯着他们,寻找他们公报私仇的证据。

于是他们只能被迫的先处理自己能力不行的姻亲故旧,这才可以将陛下嘱托的正事施行下去。

但这样一来,无异于是自绝亲戚故旧,而不如此,便是欺君罔上,于是只能咬牙切齿的以最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办事。

稍有一点瑕疵,都会被立刻弹劾到陛下面前,逼的他们下手越来越狠,为表公正,连自己儿子都不放过。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