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昕姐有心事(4000字,二合一)(1 / 2)

第552章昕姐有心事(4000字,二合一)

袁过雪不知道叶歌为什么突然说腰疼。

自己不是记得他只不过是断了腿而已吗?而且经过检查他的腰也没有什么事情了啊。

难不成这就是传说中的内伤出来了?

可是看着叶歌他这个样子。

不过袁过雪还是很贴心地将叶歌腰疼的事情告诉了护士。

再然后护士又带着叶歌去拍片了

叶歌其实也就是随口说说而已,并不想要那么麻烦再去拍个片子。

所以连忙跟护士说自己的腰其实并不怎么疼。

但是护士很认真的跟叶歌说,有一点点问题都不能够忽略,所以还是带着叶歌去拍片了。

等叶歌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袁过雪买了两份盒饭,等着叶歌回来吃。

袁过雪还非常体贴的给叶歌打包了一份猪腰枸杞汤。

还别说,喝完之后叶歌感觉到自己整个人都充满了力量,那原本有一些虚的脸色子,也是更加的有血色了。

吃完之后,袁过雪就把餐盒丢在了垃圾桶里面,然后跟叶歌聊着天。

袁过雪照顾人的经验肯定是没有苏沐和苏玥那么丰富。

毕竟袁过雪从小娇生惯养,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可在照顾别人方面,和普通人确实差不多。

一个普通的20岁大学生能够会有多么的照顾人呢?

不过叶歌可以感觉到袁过雪非常的用心且卖力。

一旦有什么事情,袁过雪直接去找护士。

一旦有什么不懂,袁过雪也直接去找护士。

如果不是袁过雪长得好看,护士小姐姐怕都是要被袁过雪弄得心烦了。

在袁过雪照顾叶歌之余,也就是一個没有什么事情要干的时候,袁过雪会拿起笔记本,开始处理着公务。

袁过雪有着叶歌所有的印章。

在米忽游和b站,袁过雪的签字基本和叶歌的签字有着同等效力,这是叶歌授权的。

所以叶歌之所以能够这么安稳地住院,两耳不闻窗外事,享受着岁月静好,完全是因为袁过雪和徐昕在负重前行。

当然了,相比于创业初期,现在两个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了自己各个部门,每个部门有专门的人去负责。

所以袁过雪和徐昕也没有之前那么劳累。

就比如说大一的时候,袁过雪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处理事务,基本上忙的脚都不着地。

可是在大二的时候,袁过雪有了自己的时间,加班不再那么严重,每一周甚至都可以完完整整的休息一天。

其实对于加班文化,叶歌是非常不赞同的。

尽管说自己第二世的时候,被纸烟给包养了。

但是自己在第一世的时候,深深体会到加班文化的离谱。

所以在米忽悠和b站,叶歌都是让大家准时上下班,无论是谁,除非是哪一种非常紧急的事情,否则谁都不能够去麻烦员工。

如果说真的,因为某些事情需要加班的话,那叶歌也会给三倍的工资,额外还会负责夜宵。

在每个月工资结算的时候,到时候还会再给额外的补贴奖励。

叶歌的这种举动就导致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

就算是公司不倡导加班,也会主动有人留下来加班,甚至为了一个加班名额,大家还会不停的去争抢。

对此,叶歌也真的没办法了,自己总不能不给加班费吧,这样法律也不允许啊。

“最近公司怎么样?”

看着袁过雪在勤奋工作的模样,叶歌觉得自己就这么当一个甩手掌柜挺不好意思的,还是体贴地问了一下公司的情况。

袁过雪白了叶歌一眼:“你还会问公司最近怎么样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董事长跟小姨子跑了呢,把公司留给秘书了呢!”

“你这话可不能乱说啊,什么叫跟小姨子跑了”叶歌反驳道。

自己怎么可能跟着苏玥跑了呢?

就算是要跑,那也不是要扛着你们一起跑啊。

“再说了。”叶歌笑着道,“你也是有米忽游和b站股份的,这也是你的公司,你要想你现在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你的银行卡里面将会不停的入账。”

“是是是”袁过雪撅着小嘴,应付着回答道,那纤细修长的手指在不停地敲着键盘。

叶歌侧过头,偷偷看了一眼,袁过雪像是在准备下一次会议的资料。

其实吧,袁过雪现在还真的是对于钱不感兴趣。

尽管说现在袁过雪的身价已经是上亿了,而且现在还在不停地往上增长,但是袁过雪一点感觉都没有。

哪怕是袁过雪没有加入b站和米忽游,没有跟着叶歌一起创业,凭借着自己老妈在临海市中山路那最繁华的地段,有着半条街的店铺,袁过雪就可以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

对于袁过雪来说,自己的银行卡每个月到账的那一笔钱无非就是一串数字而已。

袁过雪的消费也没有多高,也不喜欢去买什么奢侈品。

所以袁过雪根本就没有什么感觉。

而袁过雪现在之所以这么卖力。

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有一个老板,而这个老板的名字,叫做叶歌。

否则的话,袁过雪早就辞职不干了。

“对了叶歌,我们b站店铺的产能有些跟不上了,b站‘小卖部部门(b站网店部门)’向我们申请,要不要扩展一下,再去卡其他的一些工厂给收购了,提高一下产能。”

袁过雪问向叶歌。

叶歌摸着下巴想了一想:“目前我们b站在景东、桃宝、和拼夕夕的销售额,全部加起来有多少?”

袁过雪看了看数据:“上个月总销售额达到了三千五百二十六万。”

“嗯。”叶歌点了点头,对于这个数据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