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难找这样的人(1 / 2)

王兮佩和姜滔要回京,京都官宦人家自然是暗暗瞧着的。

张茹瞅着老五和以前相比,这两年沉稳了许多,可一个人的那份萧索,也越发的明显,陈妃每每垂泪,张茹心里也不是滋味。

陈妃和李宝珠算是她的人,且陈妃十分喜欢王兮佩,当初陈妃曾求助于她,下个旨让任嘉玉离京或守孝之类,别让任嘉玉搅了儿子和媳妇的生活。

可在张茹看来,那会子任嘉玉在老五心中非常人能比,如果为了撮合老五与王兮佩而下旨令任嘉玉必须离京或者必须守孝几年,可能只会火上浇油,让老五更加护着任嘉玉,也让王兮佩更加艰难。

且任嘉玉新寡,带着老三的孩子,又有任家父兄三人在边关效力,陛下也十分怜惜,这份旨意未必能请得下来。

但不论如何,老五的事,张茹多少觉得有些愧对陈妃,于是暗暗在京都贵女圈里挨个地寻摸。

陛下虽然如今愿意放手,不再纵着老五,可一会儿说她是嫡母,一会儿说老三的孩子总是要回去撑着老三的王府,言下之意也是要她留意合适的人。

找个有这本事,也愿意接这烫手山芋的人,难啊。

在张光和看来,皇后力推王兮佩回京,一方面自然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小了说是五皇子的坎,大了说是君臣的心结。

可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张茹如今不怕这事往坏了走。

太子在这十年,愈发沉稳干练,以前轩辕昊不太喜欢他的四平八稳。但因为看重张茹,太子位不会轻动,可不代表他没犹豫过。

现在却开始欣赏这种稳重,或许不同于他的锋芒外露、一根筋地执拗又睿智练达,太子更象张茹,大气平和、隐忍聪慧、温润又不失威严。

自己和先帝是杀出一条血路的奠基之君,要的是杀伐决断的勇气。

那会儿缺点也可当优点使,因为奔向目标的路上荆棘丛生,险阻不断,而他和先帝都是一路向前,无人能挡的性子。

不听劝,不低头,不犹豫,亦不后悔,不计代价,只是向前。

而继任之君要开太平盛世,太子这样的或许会比自己合适。他会有他的忠臣良将、肱骨之臣,会建立他们之间的默契与信任。

这十年里,轩辕昊已尝试让太子监国理政三次,第一次,太子是生涩紧张又兴奋的。

轩辕昊有些瞧不上,比自己当年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看着王尚书就更来气,自己主政时,这个老匹夫没事就偷个懒,躲个清闲,帮着下面人和自己玩心眼子,多少从自己这要点好处……倒是从不为他自己要,算了吧,当是体恤臣子。

太子第一次监国,这滑头倒把全身的劲都使上了,卯上劲帮他一手教岀来的学生(太子),下面办事的恨不能睁着八只眼,长出六双手……保驾护航也没有到这个地步的。

等太子监国后还政于他,他感觉似乎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松了口气,像集体放假了似的。

见鬼了,我上朝你们只出八分力,太子那小子上朝你们整出十二分力。

这还不算完,他瞧见一把年纪的王尚书朝后留堂,不是有事找他,而是为了太子。

在小书房将那小子理政期间所有的事,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太子听,等于重新又过一遍。

这样喂饭着实刺激了轩辕昊,没人这样对过他。轩辕老头子对他,从来是直接拿来用,他拼得一身血泪把事情办完,也没一个好字,更无体恤,下一件事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