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辽东暗流(1 / 2)

漠南草原。

这里是蒙古多罗特部的驻地。自从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带领察哈尔部"北狩"后,多罗特部就成了唯一与建州女真接壤,却不服从其命令的蒙古部落。

太阳刚刚升起,淡淡的晨雾还弥漫在天地间,但刺骨的晨风难以驱散空气中的血腥味。放眼望去,一片狼藉,血泊中满是未经处理的尸体,营地里仍有几点篝火在燃烧,女人的抽泣声,婴儿的啼哭声,z的狞笑声此起彼伏。

营地外围,一群穿着整齐的骑士骑在马上,冷漠地注视着营地的"废墟",面无表情,显得无情。冷酷肃穆的军阵中,一位瘦削的武将居中而立,顶着不算猛烈的阳光,被周围的将士簇拥,地位显赫。

然而,引人注目的是,这位瘦削的武将看起来略显年轻,眉眼间还带着一丝稚气,凝视着不远处宛如人间炼狱的营地,眼神犹豫不定。

过了半晌,武将清了清喉咙,向周围的骑士下令:"大汗有令,多罗特部不服从命令,无论男女老少,全族灭绝,投降者可免一死。"

"贝勒放心。"听到这话,周围的骑士纷纷鞠躬答应,脸上满是敬畏,完全没有因为身旁的武将是个"年轻人"而有丝毫轻视。

"记住,凡不愿归顺我大金的青壮年都要处决,绝不能让他们投靠明朝。"被称为贝勒的年轻人微微点头,然后像是想起了什么,郑重地补充了一句。

见周围的骑士鞠躬答应后,他才带着身后的几名亲兵,不慌不忙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这位少年将领是老酋长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在仅仅八岁时就与两位同母兄弟一同被封为"和硕额真"的多尔衮。在努尔哈赤晚年,他几乎要触及"女真大汗"的宝座,但由于年纪太轻,加上大贝勒代善的支持,汗位最终被他的八哥皇太极"夺取"。更糟糕的是,把他当作掌上明珠的母亲阿巴亥也被皇太极假借父汗遗命,逼迫自尽。多尔衮永不会忘记母亲在自杀前对他们三兄弟留恋的目光。换句话说,他的"八哥"皇太极不仅夺走了他的大汗之位,还是他的"杀母仇人",他们之间的仇恨无法化解。然而,由于父汗临终前已让他们兄弟三人掌握一部分军权,加上皇太极内心的愧疚,他们三兄弟安然无恙,他自己还得到了征讨多罗特部的任务。他们的大金国以武力立国,最看重军功,权力和地位都需在战场上亲自争取。这也是皇太极刚即位不久,就接连征讨朝鲜和明朝的原因,他需要无可匹敌的军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贝勒,您还好吗?"

看到已经远离了刚才的营地,一直陪在多尔衮身边的亲兵们互看一眼,急不可耐地跳下马,扶下看似无动于衷的多尔衮。无论多尔衮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多么镇定,他毕竟只是一个不满十六岁的少年,之前从未率兵出征,刚刚那如同人间地狱般的战场足以让常人胆寒。多尔衮能在众人面前假装镇定已属不易。

"没事。"

出乎大家的意料,被众人小心搀扶下马的多尔衮除了脸色苍白,没有其他不适,也没有像他们初次经历战争时那样感到恶心呕吐。

"士兵们的损失如何?"

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将心中的不适全部咽下,多尔衮转头问身边的亲兵。尽管父汗在去世前将他所掌控的两黄旗军权分给了他们三兄弟,但皇太极毕竟是女真大汗,如果他表现不佳或士兵损失严重,皇太极就会找到"借口",借此剥夺他的军权。相反,如果他表现出"英勇",带领手下的士兵赢得一场毫无争议的大胜,他就能消除国内对他的种种"质疑",巩固他的地位,即使皇太极也不敢轻易对他下手。皇太极比他年长整整二十岁,他有足够的时间来策划那个疯狂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