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卫国大学堂(1 / 2)

应防现在三十多岁,瘦高个儿,个子没比别人高很多,但气势要强一些。

他身上穿着蓝袍,头上戴着高巾子,五官端正,像个老头,在王府前这大街上显得很普通。

应防目光严肃,即便收敛的时候尚留几分凌厉。

他身边跟着十几个人,有奴仆也有学生。大家都知道应大人是很好的人。

马卓是应大人的学生,虽然不算得意门生,但他十七八岁,也是卓异,儒雅。乍一看和街上的人差不多,没有很富贵,像他这样的不少。

马卓很大方,虽然和应大人来赴任,没什么好仗势欺人的。

魏通比马卓年长几岁,他家里条件算不上好,身上穿着半旧的蓝袍。

魏通也很大方,向应大人请教:“学生想经商,不知可否?”

应防点头,严肃的只说一个字:“可。”反正应防对商不熟,不好多讲。

魏通明白大人的意思,是不用在意商的身份什么的,想做就去做。大人一直都是这样的。

魏通、马卓家里在都下都算小门小户,在都下不好混。就算他们读书不错,能在国子监读几年,还有幸做了应大人的学生,在都下依旧不好混。

都下机会多,但给他们的不多。都下现在还危险的很,很容易被卷进去。

所以,他们几个愿意的,便跟着应大人到卫国来,寻求一个发挥的机会,也想做点事情。想功成名就。但首先一点,是赚点银子让大家都过得好一点。

听听姑娘说的?信商,商最重要的是诚信,还能造福百姓,这就足够了。

据说普宁侯宋公明在蒲昌县治水,那经商也没什么。

马卓和大人说道:“没想到士农工商可以这么解。”

应防严肃的说道:“本来就是。诸子百家也是。”

独尊儒术,把一些儒搞的,都是伪君子!还妄自尊大,鼠目寸光!

应防说道:“天下乱象已现,卫国提前治了,大齐至少能再延续二百年。”

更多的就不知道了。那姑娘的搞法不太一样。但不管怎么搞,一个稳字还是需要的。

应防不担心卫国会乱,卫王、袁鼎臣都是聪明人。但卫国先治乱,大概把天下的压力承担起来,即便皇帝分了一半,也不容易。所以,现在是要助卫国平稳的渡过这个时期,真正迎来大治!这里边的事儿太多,一个袁鼎臣可忙不过来。

应防不觉得自己有治国之能,他辅助袁鼎臣就够了。

何况,应防觉得,姑娘这搞法,不担心没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要有伯乐,愿意给机会,千里马都会千里而来。虽然会泥沙俱下,卫国只要做好控制。

应防站在街头,了解了卫国的情况,又正好见了那姑娘,现在,该去王府拜见卫王了。

卫王府,这会儿忙着。

应防看他们忙乱忙乱的,他在偏殿拜见卫王。

袁鼎臣、卢公公等人都在,对国相的到来表示很欢迎。

应防觉得,他们是想多个人干活?倒也没错。至少也比猜忌、排挤强多了。

虽然卫王、袁鼎臣是聪明人,但聪明人干什么都不奇怪。

干活就干活,应防严肃的坐下来,稳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