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李泰编辑括地志(1 / 2)

自从上次夺嫡风波后,李泰在魏王府常常怏怏不乐。王珪看出了李泰不甘心沉沦的心思。就试探地问道:“魏王殿下,你为何数日来闷闷不乐?”

李泰答道:“前些日子朝廷里盛传小王有夺嫡之心,现在小王是处处小心谨慎,生怕再造事端。”

王珪微笑着说:“魏王殿下,您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可以另辟蹊径?”

李泰一听王珪说有办法,急忙躬身向王珪请教:“请先生明示!”

王珪徐徐说道:“我说的另辟蹊径是,孙子兵法云: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但闻其详!”李泰问道。

“其策略是效法圣上当年的韬光养晦、博取盛名。当年圣上受封天策上将之后,高祖(李渊)也曾意识到圣上的兵权过大,于是开始限制圣上的兵权,让圣上留在长安做一个闲散王爷。而圣上为了让高祖和隐太子(李建成)安心,在自己的天策府内建立了一个文学馆,以研究学问为名,找了房玄龄、杜如晦、杜淹、虞世南、于志宁等十八位学士常讨论政事、典籍。后来,这十八位学士,成了李世民夺嫡大战当中的智囊团,帮圣上策划了很多事情。圣上登基之后,这十八位学士不少人成为大唐的宰相!这就是传为佳话的‘十八学士登瀛洲’。”

“此计甚妙!先生是建议小王效法圣上当年以设文学馆的名义,延揽天下英才为我所用。”李泰为人聪慧过人,经王珪一点拨就通。

“魏王,我们延揽学士们在魏王府编辑《括地志》的书。这本《括地志》,将成为大唐第一部地理百科全书。这部书编辑完成之后,殿下的声望将瞬间大涨,从此以后殿下将从一个闲散王爷,一跃成为当世大儒。到当时,殿下的声望将远远超过太子,那么以后做一切事都顺理成章。”

“明白了!”李泰大喜。

次日,在朝堂上,李泰上奏:“儿臣向圣上奏请:在魏王府设置文学馆,专门修撰《括地志》,将全国划分为十道三百五十八州,以州为单位,分述各县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编着了一部全面反映盛唐时代行政区划和地理情况的百科全书。”

李世民大喜,于是下诏命:“在魏王府内设置文学馆。”

李泰一看李世民恩准了,就趁火打铁,奏请:“请圣上恩准,拨付给儿臣用于编辑书籍的经费及招揽人才。”

李世民听罢,非常豪爽地答应:“诏命户部度支用于编辑书籍的经费;由卫尉供设帷帐,光禄寺供给膳食;至于人才,可以从朝堂之中的大臣中挑选。”

于是,李泰在魏王府里设置了文学馆,从朝臣中遴选出饱学之士:着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人,在李泰的主持下,由这些学士们共同修撰《括地志》。长安城内的贵族子弟也来这里凑热闹,搞得魏王府门庭若市。

由于修撰《括地志》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了李泰每月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太子李承乾,谏议大夫褚遂良进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