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组合拳(1 / 2)

背叛立场是一件很苦难的事情,不是谁都是张廷恩、孙化贞,不得不说,这个民族每当遇到严重问题时,总是会有一些人站出来,试图只手擎天,挽狂澜于既倒。

这些人只问是非,不问个人得失,图的是对国家有利。

这一类人做的事情,注定要一定程度的伤害到既得利益者。

受限于历史认知,这一类人做的事情,往往并不触及问题的根本,他们的目的也仅仅限于为改良。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类改良的效果,中晚唐的改良给唐朝续命一百年。

这一类人的结局往往不好,因为天下人并不感谢他们。

所以,身为普通人,屁股一定要坐正,

人在古代,想快活一下,都是力气活。动动手就能爽几个小时的事情,想都别想。

内阁会议很快达成了妥协,内阁大臣们不妥协不行,因为承辉帝要恢复太祖的祖制,重启督邮。后来据不知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首辅孔照直接跪下,哀求皇帝,重启重启督邮。

尽管大周朝的督邮不是汉朝那种,仅仅就是个只有知情权和上报,还是个隐藏的职务。也就是说,太祖搞的督邮,属于亲军,私兵,不在朝廷体系内。

遇见一个有钱之后就任性的皇帝,是不是重启督邮,还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三位内阁大臣意外的团结起来了,各种手段都用上了,反复拉扯。其中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地方官员,不可使之权利过大。三个阁臣都坚持这个态度,也不说为何要坚持,这就耐人寻味了。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能不知道一个县令或一任知府,一旦不做人是个啥形态?正是因为知道,才会竭力阻止,难受的是身为群体一员,不能抖自己的老底。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县令打个折扣,一万两总要有的吧?

一万两是个啥概念,普通京城百姓,五口小康之家,月用不过二两。

如果还不明白,一个正七品官的俸禄,禄米不算,每年一百二十两银子。

就这,还是清官啊。

所以,养廉银这玩意,被后来人吹高薪养廉,人家工资本来就比你高,过的比你好,你一个屁民,跟着叫好?你是不是傻?指望一个官僚多拿点俸禄之后就不压榨你?睡醒没有?

运气不好的,这个官僚还是你选出来的,出任何问题,他直接无责,拍拍屁股走了。

不是每个总统,都叫阿连德。

言归正传,最终上喻的内容如下,郧阳属于特例,日后若重启此策,皇命、内阁公文,缺一不可。眼看皇帝要重启督邮了,士绅暂时就顾不上了。

尽管拼命的打补丁了,依旧于事无补,这个口子还是开了。

内阁散会后,三位阁臣失魂落魄的样子,看着就令承辉帝心情愉悦。

也就是太上皇这个不争气的,为了稳定皇权,别人几句,就不断的砍太祖留下的政策。并以国库之银,收买官员和权贵。殊不知,这帮人的胃口,没有尽头。

收买,只能是一时之策。

一个朝廷想要长治久安,必须维护社会底层的利益。

这个阶层的基数最大,遍地干柴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是张角、黄巢、李自成。

东西方这点上是不同的,西方人在一块面包五十万马克的时候,求上帝给他们一个美术生。反鱿鱼意识法出来之后,美术生的幽灵又在西方世界的上空飘荡了。

堵别人的嘴巴这种事情,怎么想到的呢?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该蠢到做这个事情。

刘慈欣格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最近承辉帝养成了一个习惯,心情好的时候去元春处,心情不好,更要去。

这种大家族养出来的闺女,在没有暴露出政治倾向之前,是真的相处愉快。

元春进宫走太妃的关系,在太妃跟前待了一段时间,过给了皇后。

随着元春地位的水涨船高,最近宫里不少人靠了过来的同时,太妃那边的人走的也勤。

宫外有靠山,手里有银子之后,没必要行险的元春把自身的摆的很正。

每次见到承辉帝,都会主动提到近期与太妃那边的谁见了面,说了点啥。

承辉帝每次都默默的听,不打断这种二五仔的行为。

聪慧的元春早就看清楚了,在承辉帝跟前,最大得宠就是你得有利用价值。

贾元春的价值何在?如果她本身有价值,那也就剩下一个身体。

从她“受宠”的第一次开始,元春就已经看明白了,贾琏代表着贾家的立场,她就必须端正立场。至于太妃那边,我一个女人,还能怎么地?

通过自身来影响贾琏乃至整个贾家,在元春看来太过荒唐,毫无可能。

既然如此,那就做好本职工作,让皇帝乘兴而来,尽兴而回。

而且元春对周皇后那边的态度,日渐亲近,没事就过去走走,陪着周皇后说说话。

嘴上啥都不说的承辉帝,对元春很满意,对贾琏也很满意。

这厮虽然喜欢搞事惹麻烦,但每次总能挠在承辉帝的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