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来人(1 / 2)

霍秀秀连着在码头晃悠了三天,除了给家里和杨昊他们改善伙食之外,什么成就都没有达成。

别说杨昊他们的脸色越来越差,就是霍秀秀都急了,总不能一直这么让杨昊他们在山里当野人吧?

幸好,他们胃口都还不错。

霍秀秀只能每次都安慰他们:“许是来的慢些,你这事儿怕是不小,不来点有份量的,肯定弄不好,咱再看几天情况再说。”

杨昊心里其实也觉得不应该啊,他爹可就他一个儿子,要是出事儿,他们老杨家可就断根了。

他爹怎么能不急呢?

而被他惦记着的老爹杨侍郎,此时正面色苍白的在运河上,手里攥着帕子询问小厮:“还要多少日子?”

“老爷,再过两日就能到万合了。”杨昊的小厮面色也极差,他倒不是晕船,他是挨了板子。

世家贵族,一向如此,主子犯了错,身边的奴才挨打。

杨昊的信一到万合,杨侍郎险些没吓死。

清华这地方,虽说只是个县,但水有多深,他们这些官场的老油条能不知道?

杨昊那小子竟敢夜探县衙,这就是找死啊。

枉他以为儿子稳重了,杨家后继有人,没想到一出去,这脑子就跟忘在万合似的。

他当时就惊的话都说不利索了,强撑着让人备了车马直奔御史台。

这事儿他一个人也担不住,还是得找那些头铁不怕死的。

怎么说杨昊如今也是御史台的人不是?办的差事也是御史台的差事不是?

好在御史台的人确实给力,御史大夫王颉看了一遍信,都没有等杨侍郎说些什么,就直接进宫了。

这事儿也就是杨昊那种愣头青瞧不明白,他们这些宦海沉浮之人,看一眼便知道,只怕整个清华官场,上上下下,都烂透了。

杨侍郎在御史台等的天都黑了,王颉没出来不说,却听说了六部尚书都被召进宫去了。

事情严重,他反倒松了口气,严重些好,严重了,他儿子才有救。

否则,远在清华,鞭长莫及......

可人一多,想法就多,六部各有想法不说,王颉的意思却很简单,他要求兵部和刑部出人,跟他们御史台一块儿到清华,直接将这案子给了了。

户部却不同意,这么多人去清华,军费路费都是开支不说,六部官员出万合办差,那都是另外要拨一笔差旅费的好吧?

这么多银子,他们不想出。

吏部又站出来说,这事儿若是彻查,整个清华官场都要换一波血,他们吏部一下子没那么多人可以放过去。

工部、礼部则表示这事儿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兵部尚书指着户部尚书鼻子骂他是铁公鸡一毛不拔。

刑部尚书在边上帮腔,怎么说杨昊也是他手下的儿子,四舍五入约等于自家子侄,刑部出几个人的事情,没道理不答应。

王颉指着吏部鼻子骂,说他们买官卖官,放了一帮子蠹虫到清华祸害百姓,草菅人命,勾结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