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名声初传。(1 / 2)

费氏跑出书房之后,找来一个下人说道:“你现在立刻去将老爷叫来,就说我有急事找他。”

下人领命之后,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匆匆的走出了府门。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刘焉便回到了府内。他看着站在书房门口的费氏,面露疑惑的问道:

“夫人如此急切的唤我回家,不知所为何事?”

费氏听此,立刻将前因后果说了出来。刘焉听后,对此自然是吃惊无比,语气激动的说道:“夫人所言当真?”

见刘焉不相信她,费氏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这种大事我岂会骗你寻开心?”

“范儿如今就在书房内,你若不信,自己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费氏说罢,便打开了书房的大门,走了进去,刘焉亦是快步跟上。

刘焉见到刘范果真在书房内翻阅着竹简,便走上前去,对着刘范开口说道:“范儿可否将这书上内容给为父读上一遍啊?”

刘范听到声音,这才发觉有人前来。见到来人是刘焉,思绪一转,便想明白了原因。

这种能够在刘焉面前大大露脸的机会刘范又怎么可能错过?叫了一声“父亲”后,刘范便拿起手中的竹简阅读起来。

等刘范读完之后,刘焉心中早已泛起了惊天骇浪。

刘范才多大?

满打满算也才两周岁而已!

其他的孩子在这个年纪能够认识两三个字就已经能够算得上是神童了,可刘范却是将这一本竹简一字不差的读了下来。

最关键的是还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教导。

退一步说,就算这是费氏在私底下偷偷教给刘范的,想要以此来给刘焉一个惊喜,能以两岁年纪认下如此多的文字,也绝对是天才了。

想到此处,刘焉怎能不喜?

他将刘范抱了起来,对着他的小脸就是一顿猛亲,整得刘范无语至极。

似是看出了刘范脸上的抵触,刘焉停下了动作,对着刘范问到:“范儿,既然你有如此聪慧的天资,那自然是不该浪费。”

“依为父之见,你今后就与我一起前往书堂吧。为父教他们读书之时,你多多少少的也能在一旁学到点东西。”

“你觉得呢?”

听到刘焉此话,刘范在心中思索起来。

刘焉的教书地点在阳城山,而阳城山则是隶属于颍川郡。颍川郡在汉末三国时期又是一个人才辈出之地。

虽然如今年代还早,像戏志才,郭嘉这些未来的大才现在几乎都还未出生,但这丝毫不影响刘范进行谋划啊。

如果刘范可以趁着现在,就打响自己在阳城山,甚至颍川郡的名气,让这些未来的大才子们听着刘范的故事成长,对刘范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等到将来刘范想要收归他们之时,是不是也能够简单一些?

一念至此,刘范立刻点头如捣蒜,痛痛快快的答应了下来。

待到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