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第196章 既定的轨迹【一更,求订阅】(1 / 2)

第196章既定的轨迹【一更,求订阅】

陈仲的话语中带着些许意味深长,而陈肃则是无奈摇头:“我知道你并不看好秦一统后的事情,但陈氏毕竟与秦国绑定了这么长时间不是么?”

他犹豫了片刻后,手还是不自觉的放到了“麒麟玉”上,理智瞬间汇拢。

“更何况,若是因为陈氏的缘故让天下一统的时间再次往后推迟,这便是陈氏的罪过了。”

“陈氏所求,不就是天下安定么?”

“天下黔首什么时候能够过上“安心”与“和平”的生活呢?”

这是陈氏所愿。

而且什么都不要,可以待遇与之前的燕赵韩一样。

秦王嬴政并没有苛待燕王,反而如同韩伯、赵伯一样封其为燕伯,燕伯也没有辜负嬴政的希望,劝诫了十几位贤臣为秦国所效力。

战争的惨烈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但这次的惨烈与往常的惨烈并不同。

但总有人心中有自己的“信念”,他们为了守护故土所以可以付出一切,在这些人没有一个“合格的首领”带领的时候,或许他们发挥不出什么强大的力量。

他成为了一言九鼎的秦王。

“秦燕之战在我国战争史上的地位是特殊的,他让我国古代的战争更加的“阴谋”,彻底的脱离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义战”范畴,这是一种典型的进步。”——————《华夏战争史·秦燕之战》

“而这一场战争也为后世许多的战争提供了一种“思路”,为何不能用极少数的“精兵”或者“游侠”去斩杀对方的将领?或者斩杀对方的重要人物,而获得战争的胜利呢?”

黔首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对墨子思想更好的解读么?

随着这一封国书而来的,还有使臣,他们想要亲自向秦王献上九鼎以及堪舆图。

而如今的秦国更不像是原本轨迹中的那样,所以“儒家”的弟子们也都很听话,虽然“鲁儒”一脉依旧比较固执,但儒家早已经分化成了“秦儒”“鲁儒”“楚儒”三个部分。

他手中拿着的是今日前线送来的战报,秦国大胜而归,士卒几乎没有多少伤亡,但秦墨一脉的年轻弟子却牺牲了不少。

陈仲却是感慨的说道:“人们总是喜欢追求自己心中的正义,也愿意为之付出代价。”

死的大多数不是士卒们,而是“墨家”的弟子们。

陈仲偏头看向坐在一旁的嬴政:“王上,燕国拿下了。”

所以,燕王下令不许抵抗。

一切好似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唯有在咸阳城中留作“火种”的年轻弟子们还活着。

王翦攻伐燕国的事情也告一段落了,事实上这一次的战争并没有遭受到太多的“抵抗”,因为燕王并不想要如同魏王一样死无葬身之地,甚至在死后连一个全尸都没有。

直到一封国书从遥远的齐国送到了咸阳城中,嬴政看着面前的国书,脸上带着迷惑。

而他们不知道这些事情,自然也就不必承担陈氏家主一脉所需要承受的痛苦。

这当然也符合礼仪。

而此时,王翦也率领军队回返到了咸阳城,以燕国堪舆图以及太子丹的头颅为敬献贺礼。

荀况在临死之前为秦国编撰了一套完整的“秦礼”,这也是秦国立国的根本。

上面写着,齐国愿意敬献九鼎之一,以及齐国堪舆图,愿与燕国、韩、赵国一样,自降爵位为伯。

“也正是在这一场战争后,墨家彻底的站在了官渡陈氏的身旁,往后无论多少春秋,历史更迭,墨家都与陈氏一同守护着华夏大地,守护着这片大地上最无力反抗的黔首们。”

简而言之齐国以齐王为代表,要投降了。

所以几乎是在听到王翦攻伐燕国的时候,他也就下令,勉强意思意思的抵抗一下就可以了。

他们的首领有两位,其一,燕墨游侠一脉的矩子“荆轲”,而另外一位则是燕国王室“太子丹”。

可一旦他们有了“首领”,他们所发挥出的力量便令人感慨了。

天下一统,民众们方才能够安居乐业。

陈仲看着坐在那里,神色突然变得冷静了许多的陈肃心中知道,这便是“陈氏”家主的秘密了,但是他并不在意。

万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