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金唱片(1 / 2)

随着通电后的水晶大吊灯再次升起,眼前这个破败不堪的歌剧院,又像是回到了那个昔日的辉煌岁月。

布满蜘蛛网的坐席焕然一新,搬运道具的滚轮重新转动,红色的幕布开始升起。

盛装打扮的演员在后台忙得团团转,整个歌剧院就像是从老照片里活过来了一样,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门口马车来来往往,先生和女士们纷纷前来欣赏着一部部歌剧。

镜头也转向了舞台上盛装演出的克莉丝汀,她的造型就像茜茜公主的画像一样华美。

纯白的克里诺林裙上笼罩着几层轻纱,头戴着像是星芒又像是花朵一样的发饰,闪闪发光。

随后镜头一路向下,从舞台上移动到了下层的伴奏乐队,给了大提琴摩擦的弓弦一个短暂的特写之后,再从大提琴尾柱旁地板的裂缝一路向下,到了布满蜘蛛网的地下水道。

那个黑色斗篷的身影继续站在那里,用深沉的声音向克里斯汀呼唤着:

"r,

,..."

(我是你的音乐天使,来到我身边吧,我的音乐天使。)

他以一种魅惑的声音,像是耳语一样,轻轻地念着:

“克里斯汀……”

明明魅影的声音在地下,但被鲜花和人群簇拥着的克里斯汀却似有所感,像是听到了他的呼唤,四处寻找着那个梦中出现的身影。

"w,

..."

(那声音呼唤着我,念着我的名字。)

这时画面开始了飞速的蒙太奇转换,背景音乐里一连串的小提琴十六分音符让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从克里斯汀的在台上的一幕幕演出镜头,到魅影开始急速行走着,到了后台,双方的视角交替出现。

直到热闹的假面舞会上,众人翩翩起舞,一片欢欣。

背景音乐却响起了放慢版的主题曲,阴暗而又压抑。

——随着暗处的魅影放下滚轮,剧变突生,剧院的道具师就这样被吊在了舞台上!

大吊灯猛然向下砸去,熊熊烈火瞬间点燃了整个歌剧院,吓得人们连忙四散奔逃。

克莉丝汀也在慌乱地逃着,然而,戴着面具的魅影就这样站在那里,在浓烟中向她伸出了手。

光怪陆离的地下迷宫,和克里斯汀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偶,首席女高音卡洛塔突然发出的蛤蟆叫……

这些歌剧院中频频出现的怪事,以及一场场诡异的谋杀快速闪现着。

最终定格在了雪上散落的几片玫瑰花瓣。

然后切换到了《剧院魅影》的经典,一张面具和一束玫瑰,标题写着“r”。

这版预告片并没有延续时飞鸿在《聊斋-鬼画皮》预告片里的那种诈骗风格。

当时小唯一边轻快地哼着《画心》里“啦啦啦”的旋律,一边给自己换皮的场景堪称年度最惊悚的预告片,把胆小的影迷吓得够呛,但这个宣传的噱头非常成功。

第一天来看这部电影的,十有八九都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想来看看这张皮有多诡异。

虽然魅影这个形象是有一些惊悚成分,但这个故事和当初的《聊斋-鬼画皮》一样,与其说它的标签是恐怖,倒不如说是爱情。

在最早的小说版本里,魅影走的就是恐怖片的设定,没有爱与拯救,只有血腥与暴力。

他的形象更是又老又丑,完全就是地狱爬出来的恶鬼,以人类之身就可以比肩弗兰肯斯坦的丑陋与可怕。

但自音乐剧诞生以来,魅影的形象就在越来越帅,观众对他的同情也越来越多。

颜值即正义可不是一句空话。

这年头,大家都是三观跟着五官跑,对于那些长相对不起观众的角色,大家是很难和他共情的。

对于《剧院魅影》的这个预告片,时飞鸿没玩什么花招,老老实实地把精彩镜头剪了出来。

要是像以前一样诈骗宣传,把一群片爱好者骗进电影院让他们听两小时歌?

这事听着就离大谱。

这个预告片一发布,不少影评人感觉自己好像又被时飞鸿耍了。

说好陈旧得像是上世纪风格的音乐电影呢?说好提着电锯在歌剧院游荡的男高音幽灵呢?

这部音乐电影怎么现在看着……还挺靠谱的?

虽说精彩的预告片并不代表精彩的剧情,但是至少从目前的配乐和展示出来的布景、道具来看,这片子在奥斯卡上拿个技术奖提名肯定不成问题。

音乐方面自然不用说,有林夏这个b级的配乐大师保驾护航,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彻底放弃破解林夏玄学了。

就看看这些华丽的服装布景,还有一如既往帅气迷人的好莱坞金童安东尼·希尔吧!

光是冲着这些画面,凭他俩的脸和时飞鸿的名气就能扛起《剧院魅影》的首日票房了!

……

这周四《公告牌》杂志公布了本周新的单曲榜和专辑榜。

这张英文目前在国销量73万,排名第9。

公告牌的榜单分为两种,单曲榜更权威一些,参考了下载量、电台点播和流媒体数据。

专辑榜就只看销量了,不是很客观,毕竟互联网时代,销量有时坐在家里都能刷。

但是不管怎么说,首专双周销量73万也挺恐怖了,达到了金唱片的标准。

作为全世界流行乐坛的风向标,国乐坛的唱片销量认定是最严格的,50万金唱片,100万白金。

而华夏的标准是4万,这张在国内发售第一天就达到了认证,还直接到了七白金,也就是白金的7倍,28万张。

在实体专辑销量惨淡的年代,还有音乐人建议文艺协会把白金专辑标准降到2万的时候。

林夏的这个成绩有点吓人,同行们都快要被她卷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