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九转金丹的暗流(1 / 2)

紫霄殿中,房玄龄深意地望了一眼张家圣,暗自低语:“此子心思机敏,实乃修炼界的奸猾之辈。”

作为无形无质的灵体张承乾,悄无声息地施展身法离去。

此刻,张家圣疑惑地扫视四周,询问道:“我三弟去哪儿了?刚才还在呢。”

唐俭与房玄龄皆默然不语,心中暗叹:太子殿下果真可伶,在这位人间智者张家圣面前,竟是这般缺乏存在感,实在是令人汗颜!

---

赵国公府邸内,张承乾向其舅长孙无忌发问:“舅父,您也购买了灵石国债了吗?”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淡笑回应:“舅父我忠诚于大道,支持朝廷发行的灵石国债筹集修为资源,岂能袖手旁观?”

张承乾沉默不语,而长孙无忌则满面含笑,目光柔和地看着他。

过了许久,张承乾终于鼓足勇气开口:“舅父,徒儿有一事请教,即便舅父不愿回答也无妨。”

长孙无忌轻轻点头,应声道:“嗯,你说吧。”

一副长辈庄重的姿态立现。

张承乾紧咬牙关,小心翼翼地问道:“近来听说,有些购买了灵石国债之人欲要赎回。”

长孙无忌神情平淡地道:“不错,承乾,你并未辜负舅舅的期望。”

然而张承乾听到这话并未露出欣喜之色。作为太子,他知道太子并非即位天子的必然人选。一日未登基成为大唐天帝,他始终只是个储君。且父皇膝下子女众多,特别是四皇子,深受父皇宠爱。

那位四皇子从小就展现出非凡资质,甫一出生便被太上皇册封为宜都真人,次年晋升为卫天真君,并授予上柱国之职。那时他还只是个稚嫩孩童。原本按规矩,身为父皇的嫡次子,他的爵位顶多也就是个从一品郡王府君。然而,皇祖父却破例将他封为了正一品的卫天真君。即使是身为嫡长子的张承乾,这份荣耀本该属于他才是。

但往事如烟,如今父皇已是大唐天帝,对四皇子更是宠爱有加。想起这些,张承乾不禁心中寒意阵阵……

正在此时,只听见长孙无忌又言:“你能推测出舅舅此举用意,可见你的修行境界又有提升。”

张承乾听罢愣住,稍作犹豫,仍旧诚实地答道:“舅父,前几日您不是还问我是否购买了灵石国债吗?”

“少买些也罢了,若买得多……咳咳咳,尽早换回为妙。”

长孙无忌:……

自己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

原来自己确实是有这个打算,刚才一时竟想不起来了。结果却被太子侄儿点破,这可真是大写的尴尬啊!

“呵……”

长孙无忌嘴角微微抽搐,表面上依然保持镇定,说道:“果然,你并没有让舅舅失望。舅舅不过是故意试探你,你果真诚信如初,绝不会因一句空洞的赞誉而迷失自我。”

张承乾:……

舅父,你以为本宫看不见你脸上那一闪而过的微妙变化么?

长孙无极严肃地道:“然而,你须谨记,在面对他人时,断不可如此率直。身为储君,务必深藏不露,怀揣机巧之心。”

张承乾立刻应声道:“谨遵师叔教诲!”

长孙无极目光愈发犀利,呵斥道:“方才师叔言及需有城府,你怎可这般惊惶失措?”

张承乾忙收敛心神,镇定自若地回答:“谨记师叔之言,不敢有违。”

见张承乾态度端正,长孙无极微微颔首,满意地说:“这才像话,日后无论是何种境遇,要做到巨峰崩塌于前而不变色,猛鹿突现于侧而目不瞬动。”

张承乾恭谨地回应:“弟子铭记师叔教诲于心。”

长孙无极再次点头称许,然后语气一沉,冷然道:“此次师叔之所为,并非无视朝廷之利益。实因那国债之事,竟出自于张家那位散修子弟——张宗玄之手。”

张承乾闻言愕然。

原来,师叔此举竟是为了对付兄长?

然而,对付兄长何需用这种手段呢!

长孙无极笑着反问:“高明,你可曾想过其中缘由?”

张承乾摇头表示不解。

长孙无极并无愠色,反而满脸得意之色,直言道:“国债一事,师叔虽不得不承认,对国家百姓确有巨大裨益。朝廷虽缺金银财宝,但绝不能因此而无所作为。借民间之力,行朝廷之事,此乃奇策也!”

张承乾瞠目结舌,不明所以。

师叔怎么反倒称赞起兄长来?

难不成……兄长的魅力竟然如此之大,未曾谋面就能令师叔心生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