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华夏的礼仪制度(1 / 2)

情结大明 步枪子弹 1942 字 24天前

盛情难却,李财被胖子一家硬拉去胖爹他们定下的酒楼庆祝了一番,胖子得到父亲点头应允捐监,整个人比得了案首还高兴,吃的多,喝的高,没多久就醉趴在桌子底下了。胖爹当时就脸一黑,要不是李财在场,胖爹一准将胖子狂扁一番。

李财也有些喝多了,胖娘让一个健仆将李财送回住的客栈。

李财回到客栈,先看了自己的女儿,看她睡的香甜,自己又去洗了一个热水澡,又用凉水洗了一把脸,脑袋才稍微清醒了一些。

唉,以后再不能这样喝酒了,对身体不好。自己正处了生长发育时期,饮酒对正常生理功能和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会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摩擦摩擦的正常功能都会衰退。

所以,为自己以后幸福考虑,要引以为戒啊。

李财晃着微晕的脑袋,坐到书桌前,铺开一张宣纸,运笔在上面写了两个大大的“戒酒”二字。

夜色吞入了最后一口残阳余辉,夜幕就这么如戏台上的黑幕,慢慢的落了下来。

鉴于今日状态不佳,李财在书桌留下戒酒二字后,便回到床上睡了。

夜阑人静,一切都进入梦乡。

第二日李财被一阵敲敲打打的声音吵醒,揉了揉眼睛,昨日微醺的脑袋此刻终于恢复清醒了,久违的清晰感,以后可不敢再那般饮酒了,至少在冠礼前不能这般饮酒。

大明朝还是非常重视华夏礼仪制度,明洪武元年诏定冠礼,从皇帝、皇太子、皇子、品官,下及庶人,都制订了冠礼的仪文,总的来看,明代冠礼比较盛行。尤其是读书人,都要经过冠礼才能宣告承认,届时会被赐予表字。

只是不知道外面为何这般敲打,李财起身穿好衣服,从水桶里用水瓢舀了一瓢清水倒在水盆里,准备洗漱。才将手放在水中,李财便听到敲门声混合着嘈杂的敲打声传来。

是谁这般没有节操,大清早的就这么乱来。

李财甩了甩手上的水珠,走到门前打开房门,然后便看到店掌柜正一脸讨喜的笑看自己,他身后是两位差役,大红差服,一人手持红纸,一人手持一面小铜锣。

“两位差爷,这便是李财李公子了。”店掌柜点头向两位差役介绍,然后又双手抱拳,一脸笑容的恭贺李财,“恭喜李公子,贺喜李公子。”

童子试经过三级严格的考试,考中者才能获得秀才功名。当个秀才确实不容易,所以童生考中秀才后,便有专门的报喜之人——报差,前来报喜。

李财看着报喜的差役,微微有些诧异。虽说自己知道会有报喜,但是报喜不是都往家中报喜吗,怎么这往客栈来了?

“李公子切勿奇怪,报喜之人昨日便已从应天前往贵府了,我们兄弟二人也是走个过场,恭喜李公子高中徐州府案首。公子年少有为,前途定然不可限量。”

差役中手持红纸的那位差役是个口才好的,拱着手说着恭喜话。

“多谢两位吉言,有劳二位跑一趟,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请二位买杯茶润润嗓子。”李财憨笑着回礼,然后从袖褡中取出两角碎银子,不着痕迹的塞到两位差役手中。

两位差役虚意推辞几下便收下了,摸着手心里的碎银子,脸上笑得更灿烂了,这位小公子不愧是案首,出手就是大方。

“那我们二人就却之不恭了,哦。差点忘了正事了,公子于今日午时还要前往江南贡院书写亲供,也就是写自己的年龄、籍贯、三代履历。并要注明身材、面色、有无胡须等,这都是每年的惯例了。公子写完亲供,由教官审核并盖上印鉴后,还要送交提学官大人,当然公子只需写完亲供就可以了。”手持红纸的差役将碎银子收到袖子后,拍了一下脑袋。便又向李财仔细的交代了起来。

“公子已是举才了,午时前往江南贡院时不妨换成生员服饰。免得有人寻公子的不是。”另一位手持小铜锣的差役倒是个细心的,提醒了一句。

“多谢提醒。”李财拱手道谢。

在明建立初期。为了巩固统治,在衣冠制度上采取了恢复汉族的传统,去除元代影响的措施。全面恢复汉族衣冠。洪武初,朱元璋上采周汉,下取唐宋,主要从面料、样式、尺寸、颜色四个方面,确立了明代服饰制度。生员也就是秀才的服饰也有详细的制度,“生员衫,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皂缘,皂条软巾垂带。凡举人监者,不变所服。”读书人没考上秀才前是不得穿秀才服饰的,只是洪武年后就没那么严格了。

妻子姜氏在死之前给自己做的长袍虽说也是读书人穿的,但是毕竟不是标准的生员服饰,所在李财在送走掌柜的及两位报喜差役后,便下楼去街上找一家成衣店,买一套生员服来应应急,可不想成为生员的第一天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李财前些时日总是关注饭馆之类的了,成衣店倒是从来没有关注过。

李财回去看了看李萍,发现女儿还在睡觉,也就没有叫醒她,但是还是在女人娃娃脸的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李财从客栈出来,便随意的寻了一个方向去找成衣店,街上店铺很多,只是成衣店倒是少见的很。

走了好一段距离才发现一家布店,生意还不好,门可罗雀。

李财走进去,店伙计过来招呼也都是无精打采的,“公子需要些什么,我们店里各种布匹绫罗绸缎应有尽有。”

“我想买套成衣。”李财开口道。

“成衣,本店也有。”店伙计领着李财往里走,“公子请看,可有相中的?”

“我想买套生员服。”李财看了下店伙计推荐的衣服,微微摇了摇头,没有一套是生员服的。

店伙计闻言,兴致缺缺,摆了摆手,“生员服小店从没做过,不瞒公子,附近怕也是不会有公子需要的生员服,公子若真是需要,不妨去秦淮河对岸去看看,那边读书人倒是经常光顾,或许倒是有公子需要的生员服。”

李财从这家店里出来,又找了一家,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好吧?看来自己只能去一趟秦淮河对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