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拍卖会(1 / 2)

赏花宴过去之后,宫里就再次安静下来。

其实几位后妃还是想多办些宴会,多让这些男孩女孩们进宫,想要再多几次近距离的观察。

但是边关打仗,国库一笔一笔银子送过去,现在前朝后宫都开始缩减用度。

五月时,皇宫放出了一半内侍宫女。

岁安与前朝政事的兴趣并不大,一开始他立志于开酒楼,吃遍天下所有美食。

后来赚了不少的银子,他忽然又觉得赚银子也挺好玩的,在开酒楼的同时,也开始跟各个商会打交道。

这回国库空虚,岁安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就通知各个商会,举行了一次拍卖会。

这个主意,是张昔年出的。

自古以来,社会阶级分明,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层。

其中,商人虽然拥有巨大财富,但其社会地位却相对较低。

然而张昔年却知道,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商业对于国家繁荣是很重要的,它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商人们有钱,但也只有钱而已他们的社会地位,依旧低下,而这次的拍卖会,张昔年给了他们一个摆脱低下地位的机会。

这场拍卖会,拍卖的不是什么宫里出品的奇珍异宝,而是皇商牌匾。

只要拍下这些牌匾,代表着就获得与皇室合作的机会,意味着他们与普通商人,已经不一样了。

对于那些渴望提升自身地位、追求更高荣耀的商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

士农工商,这四个字清晰地展示了古代社会阶级的排序。

商人之所以居于最末,原因在于古人认为商人自身并不参与实际的生产劳作,仅仅依靠倒买倒卖手头的商品来牟取巨额利润,并未能给社会带来实质性的益处。

反而,这种行为容易引起农民们的嫉妒之心,进而诱使他们放弃耕种,纷纷投身于商业领域。

倘若多数人都选择弃农从商,无人再愿意耕耘土地,那么对于一个以农业为支柱的封建朝代而言,其根基必将遭受重创。

正因如此,统治者才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商人阶层备受歧视。

尽管他们能够积聚巨额财富,但法律却明文规定禁止他们身着绸缎衣裳或搭乘奢华车辆出行。

于是乎,“虽富无所芳华”便成了商人的真实写照。

不仅如此,从商者,及其子嗣都被剥夺了从政为官的权利。

这样的限制无疑使得商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方面处于劣势,难以与其他阶级平起平坐。

而有了皇商的牌匾,就可以无视这些条条框框,其孩子也可以如同其他人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这是拿钱财换取前程的事,只要不傻,就会知道皇商牌匾带来的意义。

这个消息五月中旬散发出去的,不过一个月,就传遍了整个大晋,得到消息的商人,都带着万贯家财进京了。

拍卖皇商牌匾的日期在八月,六月初整个京城就开始有大量的商人来了。

人多的,整个京城人满为患,无论是客栈酒楼,还是画舫花楼,都挤满了这些外来的商人。

这些商人有些是真正过来拍卖皇商牌匾的,还有一些,是过来寻求商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