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瞎眼少年(1 / 2)

夜晚,昏暗的天空中突然闪过一道白光,随后一道惊雷声响起,本在地上熟睡的少年,猛地从梦中惊醒,熟练的摸索起身旁的竹棍和一个缺了个的碗,起身卷起地上的草席准备离开。

现在正值雨季,听响雷的声音,应该很快就会下雨,得赶紧找个避雨的地方避雨才行,少年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想到一个名为四方庙的庙宇。

少年曾听说每逢下雨天四方庙不管是什么时间都会打开庙门提供一个临时的避雨场所,不过,少年也不确定这个信息是真是,因为少年从来没有去过四方庙,对四方庙具体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就在少年犹豫不决的时候,空中的雷蛇开始肆虐狂舞,耳边雷声和狂风的呼啸声绵延不断,一场酝酿已久暴风雨蓄势待发。

看来现在不是少年思考四方庙能避雨信息是真是假的时候,不管这个信息是真还是假,少年都得去一趟四方庙。

确认目的地,少年不再多想,快步朝着四方庙方向走去。

此时,少年还未到达目的地四方庙,便有一滴滴豆大的雨水零零散散在少年的耳边滑落,少年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担忧的情绪,本就急促的步伐又加快了几分。

由于刚才赶路太过急促,少年此时满脸通红,艰难的用嘴巴大口大口的喘气,搀扶墙壁稍微停歇一会,又马不停蹄往四方庙的方向赶。

幸好四方庙距离不是特别远,要是再远那么一点,估计还没赶到四方庙就躺在地上了。

少年站在四方庙庙门前方,听到有人说话,知道了四方庙的庙门已经打开,可以进入庙中避雨。

庙门旁站着一位僧人,刚才听到的声音正是僧人说的,僧人主要工作是引导前来避雨的人进入庙中避雨,看到有人前来,僧人便会出声提示。

趁着大暴雨还未到来,少年赶紧按照僧人的提示沿着庙门进入庙中,能在下雨前赶到四方庙,对于少年来说真是天公作美。

淋雨是小事,不小心感染风寒对少年来说绝对是难以想象的灾难。

四方庙,庙如其名,庙整体四四方方,上方飘出一部分屋檐,屋檐下方每隔一丈就有一根巨大的柱子在支撑着,撑天的巨柱让庙主体保持稳固、屹立不倒,庙顶部左右各有一个类似龙的浮雕,浮雕在闪烁的雷光下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四方庙里面简单分成了左中右三个区域,中间的区域开了个天井用来采光,雷光闪烁,里面显得格外的明亮。

三个区域都供奉着一尊神像,每尊神像各不相同,少年第一次来四方庙,庙中供奉的神像具体是何人,少年也不太清楚。

天井中刚才偶尔出现一两声滴答滴答的雨声,零零散散的雨滴越来越急促,大暴雨骤然而至,天井变成空中瀑布。

听说以往每逢下雨四方庙中都会挤满人,里面充斥着各种闲聊的声音,而此时的四方庙却只有稀稀疏疏的脚步声,完全没听到闲聊的声音,倒是让少年略感奇怪。

昏暗的天空中夹杂着倾盘大雨很难分辨出当前的时间,在此之前,少年还未听到鸡鸣报晓之声,此时应该是半夜时分,绝大部分的人应该还在家中熟睡,庙中没什么人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在临江县这等比较富裕的县城中像少年这般夜晚露宿街头的叫花子可不多。

少年也不再多想,没人闲聊对少年来说更好,这样就不会打扰到他休息,之前刚被雷声吓醒,没怎么睡好,刚好可以趁此机会休息一下。

找了个无人的角落,铺好草席,将手中的碗和竹棍放在一旁,躺在草席上续接前梦。

外面轰鸣的雷声、狂泻的暴雨似乎对少年没有任何影响,很快便进入了梦乡,也许是太累了,角落处还时不时传出少年轻微的鼾声。

狂风暴雨在少年鼾声中逐渐停歇,天边也泛起了一缕白光,少年没受到任何影响仍在酣睡中,不知道少年梦到了什么,口水不经意间从少年的嘴边滑了下来。

少年所在的地方名为临江县,至于临江县的隶属,少年并不知道,只知道临江县因靠近漓江取名为临江县,其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从未修改。

靠近江河流域,可以说是好事,也可以说坏事,好的方面在于旱季大概率不会因水源发愁,坏的方面在于雨季大概率会因水灾发愁。

现在正值雨季,目前已经连续下了两周雨,最近一周每天的降雨都可以说是百年难遇,漓江水位上涨速度肉眼可见,水灾问题自然也成为临江县百姓最担忧的问题。

天边还没亮,四方庙中已经有人前来焚香祈福了,嘴里念念叨叨的说了很多,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天边白光中逐渐染成红霞,久违的阳光映入眼帘,随着太阳的升起,来四方庙祈福和许愿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四方庙里人来人往,祈福和许愿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角落休息的少年自然被嘈杂的声音给吵醒了。

少年醒来后并没有多待,赶忙收拾起全部家当,朝着庙宇躬身拜了拜准备离开四方庙。

四方庙附近是临江县最繁华的地带,此时街道两旁的商贩早已撑起小摊,时不时能听到商贩吆喝叫卖的声音。

奈何少年囊中羞涩,也只能听听叫卖的声音,不会有任何购买的心思,无奈的叹了口气便沿着街道往城南方向走去。

城南门外矗立着一颗巨大的樟木,那棵樟木足足有二十人环抱起来那么大,要说樟木之大在临江县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要说樟木的历史却没有一个人知道。

因为早在临江县建立之初这颗樟木就已经存在,有传言称樟木已存在几千年,也有传言称其已达万年以上,不过那也只是传言罢了,其存在的历史无从考证,自然不知道这些传言是真是假。

少年此行的目的地正是城南外的樟木下,当然少年对樟木存在的历史没有丝毫兴趣,樟木的历史也不是少年此行的目的。

以往天气好的时候城南门外樟木下总有一位说书先生在讲故事,天气不好的时候说书先生自然也不会出现,今天难得放晴,说书先生应该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