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若水节庆(1 / 2)

宁安镇,街头巷尾皆是节日的氛围。

繁忙的街市里,被装点的喜气洋洋,人们欢声笑语,手中拿着购买的各种贡品点心穿梭于各种摊贩之前。

辛玥,天任、陆七九以及若水仙君走在其中,看着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看着这喜庆热闹的街市场景,心情也不由得跟着愉悦起来。

刚刚他们告别了船家和那几位路人之后,便一行人一起来到了宁安镇的街市。

若水仙君知晓了辛玥此番的来意,因为天任仙君作保,若水仙君自然是相信辛玥的品性,不过拜师入门这事毕竟关系重大,所以她也是需要多跟辛玥接触接触,看看辛玥修习术法的天赋以及寻找一个适当的机会给辛玥安排一场入门的测试。

故而他们来到了宁安镇的街市,一来是为了观赏一番若水节庆,二来也是为了寻找到测试的机会。

没来之前,辛玥一路上就在幻想,这样一个靠近仙城,同时还被碧虚殿庇护的地方,想来应该也是富贵滔天,可当辛玥到了这里后发现,这里倒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的富裕,只是比想象中更为热闹。

街上人来人往,服饰虽说与丹青镇的差不多,但宁安镇更为炎热,还带着一种潮湿的感觉,这里的人都带着一些粗布围在脖子或者脸上,头上戴着一个三角斗笠,与刚刚船上的那两个姑娘所戴的类似,路边叫卖的各种食物也有很多是辛玥在丹青镇从未见到过的。

比如,绿皮白心的甜水,当地人叫越王头,喝上一口,瞬间扫去了满身的疲惫和燥热。香甜带刺的红果,果肉白白的,咬上一口,酸甜爽口。还有巨大饱满的离支,黄黄香甜的甜果,随处可见的几乎都是辛玥以前没有吃过的。

不仅如此,街边上叫卖各种鱼虾贝类的也是多到数不胜数,好似完全一个新的世界。

突然,一阵热闹的锣鼓唢呐号子声传来,路上的行人都纷纷围了过去,驻足观望间,辛玥等人也挤入人群中,看到原来是一个庆典游行队伍走了过来。

只见他们吹吹打打走进街道之中,而游行队伍中最前方是一尊女仙君像,而后是一些穿着统一蓝色祭服的人,他们手中端着很多的食物,有煮熟的鸡,烤的油滋滋的乳猪,还有堆成小山一样的米饭,以及一些蔬菜瓜果和酒水。

辛玥看着这些不由好奇:

“这若水节不是还要三日才开始吗?怎么这镇上的庆典这么快开始了?”

天任站在辛玥的一旁,解释道:

“这是宁安镇“若水日”的庆典为期三天,从若水节前三日开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前三日来的原因。”

听到这,辛玥望向若水仙君小声道:“若水仙君,你好厉害,当地人这么崇敬你。”

虽说辛玥要拜入若水仙君门下,自是要奉承若水仙君一番,说几句好听的,不过此番,倒也是辛玥内心真实的感慨,从刚刚在水中救下自己,辛玥便开始对若水仙君产生了好奇。

若水仙君听到辛玥这样说,淡淡道:

“姑娘过奖了,其实并没什么,不过是因为三千年前,我降生在宁安镇,那时候,宁安镇依靠着宁安湖和宁安河,还是个只能以捕鱼为生的小渔村,但河上湖中水怪凶兽较多,时不时制造一些风暴灾害,所以百姓们生活也很艰难,我虽说是个女子,但却经常跟着捕鱼的父亲出去,父亲教我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也不能畏惧,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渔夫就要勇敢。故而,在好几次水难中,我拼尽全力,救下了一些渔民,所以后来渡劫飞升之后,才有了这百姓的感念,其实算来,也不值得一提。”

若水仙君谦虚的表示,但一旁的天任却笑了笑道:

“可我却听闻,若水仙君不仅帮助渔民们躲过了多次水难,救下了不少人,还想出了很多种捕捞的方法,帮助渔民们获取到更多的食物和财富,后来甚至为救人而亡,这才渡劫飞升成为若水仙君。做了这么多帮助百姓的事情,获得百姓爱戴也是理所当然,若水仙君不必谦虚。”

陆七九听到天任的话,也赞许的表示:

“就是啊,要不是对您极为敬重,这宁安镇也不会将若水仙君仙逝之日定为了若水节,每到那一天就举行庆典祭祀,甚至于大操大办三天之久。”

而后他又好像想到了什么一般,欣喜道:

“若水仙君的经历说来还与烟舟有几分相似,烟舟也曾跟我说她从小就随父亲去到那江河湖海,不管经历多大风浪都从未畏惧过!”

辛玥也是赞成的点点头:

“我也觉得,若水仙君你要是和老板娘遇到,一定能聊到一起。”

若水仙君听到两人的话,饶有兴趣道:

“那这么说来,有机会我倒是要和那位烟舟姑娘好好聊一聊。”

就在众人聊天中,一波游行队伍慢慢走过了街市,而后又是另一队吹吹打打的游行队伍走来,他们是一群女子,头上都簪着花,带着腰鼓,跳着舞,而在他们之后,又是一波拿着各种点心瓜果的队伍,辛玥望着那些色彩鲜艳,看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肚子开始咕咕叫起来。

不过好在街市热闹喧嚣,陆七九等人倒也是没有听到,不过天任看着辛玥那望着食物渴望的眼神,笑了笑道:

“这游行的队伍要持续很久,我们找一家临街的客栈,坐下来边吃边慢慢看吧。”

辛玥点头如捣蒜,不要太赞成,要知道一路行来,陆七九、天任还有若水仙君三人是修仙灵体,自是没有肚子饿的烦恼,但她一个凡人此刻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陆七九看着辛玥那模样,笑了笑道:

“下次啊,我教你一个不饿肚子的术法,让你辟了这五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