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赈灾查案!(1 / 2)

河北路发生了大旱和蝗虫天灾,朝廷拨下的救灾银和救命粮又被大量的贪腐,制造了人祸。

河北路的百姓们在这场天灾加人祸的肆虐下,陷入了地狱般的灾难。

卖儿卖女的比比皆是,树皮草根都被吃光了,饿浮满地,惨不忍睹!

路上都是逃荒的人群,一个个面黄肌瘦破履烂衫,空洞麻木的眼神里带着绝望,也带着对找到条生路的渴望。

但大宋的路引制度,将逃荒的人群封堵在每一个州府交界的路口,走不过去。一群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拉家带口,拖老携幼,挤在了一处处毫无人情味儿的高高的城墙下,哀求着城里的身份尊贵的大人物们,能否给口吃的裹腹,能否放他们过去到其它州府逃荒?

有点儿良心的州县官员,怀着悲悯众生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将城内库存的粮食拿出来一些,搭建粥棚施粥,免得灾民们饿死太多。

每个粥棚前都挤满了一队队的灾民,拿着破碗破钵,等着喝上一碗那看不到几颗米粒儿的粥水,或者一碗薄的像汤水的稀玉米糊糊。这样的稀粥每日能喝上两次,也暂时饿不死了。

没有仁心的州县官员,赈灾银粮都能昧着良心吃到了肚子里,怎么舍得再吐出来几口?

城门紧闭,在城墙外贴上了告示,本县粮库早就空了,没有余粮救济灾民施粥。大宋律法没有路引不许百姓到外府流窜,灾民们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在家里等着朝廷的赈灾救济。

无数衣衫褴褛的灾民在告示前绝望的哭嚎哀求,凶神恶煞般的兵卒和衙役,拿着武器驱赶着逃荒至此的灾民们离开本地,原路返回!

秦王来到了河北路的地界里,看到的就是这种凄惨无比的景象。

在他担任大理寺少卿的第一日,就被皇上下旨,将查处这次贪腐赈灾银粮的案子交给他负责。

秦王赵德芳心里痛恨着那些吃人肉喝人血不眨眼的贪官污吏。但他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救灾。

带着努力争取来的救灾银和粮食,秦王下令在各处灾民聚集地搭建粥棚施粥,二十万两救灾银子全部买成粮食。

囤积居奇的黑心商和贪官勾结,将粮价炒高了三十多倍。往年每斗最多二十文的粮食,竟然被炒到了七百多文一斗。

发国难财的黑心商大地主和贪官污吏吃的满嘴流油,哪里管饿死无数的贫苦百姓?

六十多万灾民里老弱妇孺已经饿死了五六万了,路边的尸首都是一架架没有肉的白骨和骷髅,易子而食这种惨绝人寰的事也越来越多。

秦王赵德芳心知,要等到朝廷户部那些办事拖沓的官员们从江南调来粮食,六十万灾民得饿死大半了。

他努力从户部争取来的这三万石粮食,即使每日只是给这六十万灾民施粥两顿,也支撑不了几日的。

秦王下了马,巡视四处搭建的粥棚为灾民施粥的情况。

每一个粥棚前都排着密密麻麻的队伍,破衣烂衫肌黄面瘦的灾民们,端着破碗破罐期待着那口救命粥。

有了一队队墨云骑精兵的来回巡视,没有人敢闹事哄抢。身高体壮的大汉,也老老实实的排在妇孺身后。

灾民们听说走在旁边,那个俊美无双的贵人竟然就是秦王殿下。纷纷跪倒在地,感激涕零的呼喊着称谢。

:“谢秦王殿下施粥救命啊!”

:“爱民如子的八贤王来了,我们有救了!”

秦王赵德芳没有停下脚步和他们寒暄,也不想说上几句高大空的言语安抚民心。

这些纯朴的灾民只要有口饭吃,就是大宋勤恳劳作的老实百姓。可要是将人逼的没有活路了,他们也会怒急之下抗争造反的。

那些贪官污吏和豪强地主恨不得将他们的血喝干,又怎能怪这些纯朴的百姓会被官逼民反?

秦王见各粥棚前秩序井然,这才放下心来。带着卫队骑马直奔重灾区。

此次旱灾蝗灾的重灾区是冀州,德州,沧州,瀛洲等地。

秦王没有在大名府停留,而是直奔瀛洲而去。

这让早已得到秦王殿下奉旨查案和赈灾的大名府官员,一个个人心惶惶不安。

备好的酒宴别说等秦王殿下来吃了,连秦王的影子他们都没见到。

众官员惊惧惶恐的讨论了半天,一致同意拿些粮食出来,为逃到此处的灾民们施粥。

免得这些灾民饿死太多,被秦王殿下怪罪下来。

于是,秦王殿下前脚刚走,后面他命人搭建的那些粥棚,马上被地方官派人接手了。从城里运来了一车车的粮食,继续施粥。

做事雷厉风行的秦王赵德芳一路马不停蹄的来到了瀛洲府衙。

早已接到通知的瀛洲官员们,在知州和通判的带领下,忧心忡忡的等候在城外。

只见远处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声滚滚,震的大地仿佛都在颤抖。

一队黑衣黑甲的精兵出现在视线里,如一道黑色的狂涛席卷而来。

两千墨云骑精兵,簇拥着一列王旗。

那份铁血肃杀之气,令人心惊胆寒!……

秦王扫视了那群跪在地上,绯色绿色官袍簇新鲜亮,脸色红光满面的众官员。

淡淡的说道,:“都免礼平身吧!

本王一路上见田地荒芜,地表干裂绿草皆无。逃荒的灾民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饿死路边的尸骨比比皆是。

没想到你们这些父母官,到是一个个的衣着鲜亮,红光满面的。看来你们的伙食营养还是真不错啊!”

秦王殿下见面就是一番敲打,将瀛洲府的众官员吓得个个脸色苍白,冷汗湿透了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