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洪武三年(五)(1 / 2)

老头扶了扶自己的眼睛,开始相信了这视频的离谱操作。

刚刚同管理网络的工信部门交流过也搜索不到直播间的痕迹,仿佛它只是一个凭空产生的视频。

不管是出于国家安全还是图谋发展,这个直播间都急需上报的.....

老头直接拨通了最高领导人的电话。

......

李长宁甩了一本棉花种植给书籍给老朱。

老朱细细琢磨着书里的话,指着这本书籍,不敢置信的问道,“这里面说莎车是适宜种植棉花的地方?”

莎车在他们看来地理位置偏远,很多沙漠,并不适合种东西。

(莎车是明朝时期对于今天新疆及更远的地方的称呼,明朝时期在新疆地区设立了莎车都护符)

“陛下,书里说的很是详细,棉花喜光,晚上白日的温度很大,雨量少,不打霜,这些都是极符合棉花生长的”

“照这位李先生的话,莎车这等偏远之地也有极大的用处,若真是如此,种棉花对于莎车百姓来说也极是不错的”

他们暂时虽腾不出手收复莎车,但是若真能够大批量的种植棉花,这块偏远之地,是师出有名了。

偏远之地难以管理,正在于它无用,若是用处极大,没有一个上位者愿意放弃这等地方。

李长宁昏昏欲睡的听着一群人如同菜市场的大妈骂街一样的吵嚷着,唾沫直飞。

这朝会想来也并不是什么严肃的地方。

果然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沉着脸看着大臣的老朱,虽知晓国库不丰,但这西域之地,定当取之。

这能够种的地怎可随便让人,这可是农民出身的农人对土地最基本的尊重。

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并不表现出来。

直播间的弹幕差点是已经的飞出来了,齐刷的刷屏幕,

咦~

一伙子要跟自己做生意。

将国家产能过剩的棉花和其他的东西用交易文物典籍,同时还可以向自己的平行先祖捐献一些粮食以表心意。

偏偏明朝确实极需要这些东西。

明朝时期处于小冰河期前半段,历史文献记载及石笋、湖泊沉积物和泥炭等自然证据重建的历史时期温度变化表大明的气候总体上偏冷。

其实纵观华夏的历史,每一次的异族入侵同气候是分不开的。

过了两日,风雪越大,应天府都已冻到无以复加了。

大量的房屋垮塌,还压死了不少的人。

这还是应天府,可以及时救援,若是其他地方,只怕是只能够等死了。

其实直播间的还愿意捐献一些旧的衣物。

李长宁直直找了皇帝,埋在堆积的奏折中抬起头,正为焦头烂额的老朱惊讶的问

“什么,你是说用典籍换取棉花和粮食”

若是有棉花岂不是囤积居奇,斜睨眼前的小子。

李长宁:“是的,陛下”

“你可知我是帝王”

在帝王面前提交换,未免不妥的。

有眼色的应该直接将东西贡献上来,他如刚才一样的进行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