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墓(1 / 2)

省城的考古团队到了杏花村,一共20来人。

李国庆上交的黄金篆刻印章是先秦时期的金文,印章的主人名南宫策。

考古团队初步判断此墓是先秦时期的墓葬。

待专家林老师见到看见盗洞,失望的摇了摇头,李国庆和公安人员奇怪的看向专家。

林老师着洞口解释道:“洞口越小越隐蔽。而能挖出非常圆、非常小的盗洞的,一定是挖洞非常熟练,屡教不改的盗墓贼。我甚至可以判断这座墓葬基本不剩下什么了”

李国庆听了很是自责,怪他们失职了。

两个身材瘦小的考古成员沿着盗洞口爬了进去,果然正如林老师所言,盗洞正通主墓室,墓室里面只有墓主人的尸骨,旁边是零碎的白骨散落一地。

“林老师,墓葬里只剩下棺椁和尸体,被洗劫一空了”

考古成员心有准备仍旧很是失望,但是还是需要做一些抢救性的挖掘。

因此,公安人员就没有必要大肆停留了,仅仅留下几个全部撤回。

李国庆回到家后有些食不知味。

闷闷说道:“爹,这些陪葬品估计是外流了”

李援朝抽着旱烟,房间里烟雾缭绕,“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有些人为小利做出这种事情”

李长宁很是疑惑,按道理,不应该只是小墓啊!

大概看住李长宁蠢蠢欲动的心情,陈大花一把抓住李长宁,

“宁宁,乖乖呆在家里,可不许乱跑”

村里的小孩是不让上山的,这挖墓在他们看来始终不是个好事。小孩子的眼睛灵,容易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恐会冲撞什么。

李长宁垂头丧脑,哎,小孩子没有人权。

......

陆续的挖掘,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墓中出现的一些可以代表墓主人身份的已经被洗劫一空,留下些腐化的竹简,药水复原也提取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一位考古成员发现了土层的不对劲。

当人们用推土机推开这一带炸松的红色砂岩时,发现东团坡顶端有一片土的颜色和质地与旁处不同,属于黄褐色或黑褐色粘土,胶结也比周围的沙砾岩紧密。

林老师颤抖着手指,“这底下还有一座墓”

推土机声仍旧在东团坡一带喧嚣,又推去了1米多深,这时出现了石板,一块、两块……后来才发现是平平的一层。

他们惊喜的发现这座墓很是完整,并没有遭受过任何侵扰。

这最上面的墓层理应是用于保护下面的大墓。

专家赵阳正在溧阳挖掘一座被盗窃的古墓,突然接到了来自省博物馆的电话。

赶到杏花村的时候,通过土层和石板判断,赵阳肯定的说:“这是一座大墓,至少这样的规格,已经到达王的级别”

这的确是一座大型的墓。墓坑呈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有220多平方米;木椁保存完好,木椁盖板上铺有竹席,席子保存得很好;竹席之上还填有木炭。

赵阳勘测完现场后,同林老师着手制定发掘方案和做各项准备。

11月中旬,古墓的发掘工作开始了。

先是打扫墓坑上部四周的场地,接着取出墓坑内残存的石板与填土,这些工作仅用了三天时间。当接近木椁时,工作逐渐变得艰难了。

近百个工作人员只将东室木炭上的青膏泥清理完了,也就是说,还有三分之二的地方没有清理。

当晚,考古工作人员将电灯拉到挖掘现场,把工地照得如同白昼,所有考古人员一律上阵。

青膏泥细腻,粘性大,就用脚将其踩实,然后像切豆腐一样,划一块卷起来一块。如果粘起了木炭,就用手铲拂下来,这样就大大加快了速度。清理完青膏泥,接着清理木炭。

大墓的椁盖板上,木炭厚10厘米左右,木椁四周也都填有炭。仅顶上取出来的木炭就多达多公斤。

还有直升机飞临工地,拍摄了发掘现场的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