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窝案(1 / 2)

朝会结束后,一行人下朝了。

下朝的时候法尔基默默地向腓特烈十三的书房走去,而文武百官发现法尔基的动向后心里都虚了起来,他们每次下朝的时候最不想见到的事情都是法尔基去向腓特烈十三汇报什么事情。

因为国土安全局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察官员的贪腐,他们这些当官的就没有一个没有犯法的,可以说十个里面杀九个是绝对没有冤枉的,剩下的一个不是刚上任不了解情况就是被人架空了,没有任何实权。

以他们的等级,这种事情都是要法尔基私下和腓特烈十三说,商讨一下怎么办将影响降到最小后再拿到明面上讨论,说是讨论,其实腓特烈十三已经决定了处罚结果,他们都怕法尔基说的是关于他们自己的违法犯罪的证据。

法尔基来到腓特烈十三的书房里,而见来人是法尔基,腓特烈十三心情有些不好,因为只有涉及大案,法尔基才会私下和他说,然后沟通一下后再放到朝会上说。

只有关于中级官员的案子,法尔基才会直接在朝会上说,尽快解决,而不是私下汇报,毕竟国土安全局每天那么多事情,要是每件不大不小的案子法尔基都要向腓特烈十三汇报,那么腓特烈十三也不用干别的了。

“什么事?”腓特烈十三平静地问,腓特烈十三觉得生活就像强女干,既然他反抗不了,那么就只能坦然面对。

“今年各地秋收的产量没有达到预期,然而在各地上报的产量上,那些人都夸大了产量,大搞浮夸风,放卫星,甚至有的还献祥瑞,我们顺着这条线查下去后发现去年也是,也就是说现在国家的那些粮仓里存在不少的数额差距,粮食系统的官员都被收买了。

另外那些官员一旦开始犯法是不可能停下来的,不知道有多少官员把国家的粮食偷出去卖,然而现在是战争年代,那些粮食都是军粮,一旦出了问题,不止是饿死人那么简单。”

浮夸风、放卫星、献祥瑞这些词都是法尔基从林诺那里学到的,虽然法尔基只知道第一个词的意思,但并不妨碍他为了展示自己的学识而用出来,毕竟这是林诺学派里的词汇。

“草!”因为只有法尔基和伊莱文,腓特烈十三懒得隐藏内心,直接骂了一声,他语气不善地问:“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

“王都运往各地的新型农具和手册各地的政府机构都下发了,也组织人学习了,只是那些农夫根本就不听国家的,他们觉得他们种了一辈子的田,在种田的学问上我们怎么可能有他们懂,所以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一点都不讲科学,拒绝使用新型农具和改进的种田方法。

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是各地政府虽然把这个看成了政绩,但是他们的态度太过于傲慢,不会去说服那些农夫,而是强制性要求,而且说句实话,林诺提出过一个公信力的概念。

而那些看守粮仓的官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下都选择和他们同流合污,既然收了钱,那么就已经回不了头了,犯了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那些官员就这样沦陷了下去,有的是和当地的官员串通在一起,有的则是自己卖,当地的官员因为自己的小辫子在他手里不敢伸手,因此现在各地的粮仓里都存在数额不等的巨大亏空,这还没有算上当地的那些偷粮食的硕鼠。”

腓特烈十三的脸已经全黑了,他怒气冲冲地质问道:“为什么国土安全局现在才知道?”

法尔基张了张嘴,很想说去年情报部没有分拆,这是恩准斯和前情报处的负责人诺夫曼伯爵的锅,这么多地方,不可能所有地方的国土安全局的人都被腐蚀了,因此只可能是高层将事情瞒了下来。

不过法尔基觉得这会给腓特烈十三一种他推卸责任的印象,而要是他不说,腓特烈十三会觉得他老实、任劳任怨、对于上级是尊重的,这说明他对于腓特烈十三会更尊重,会帮腓特烈十三背黑锅。

因此法尔基没有说话,只是微低着头表示认错,等腓特烈十三自己认识到他的指责毫无道理。

这个时候腓特烈十三也想到了这一点,他冷哼一声,心里已经给恩准斯和恩准斯的嫡系人马判了死刑,开始想继任人选了,到时候腓特烈十三一定要从恩准斯和他的嫡系人马的家族身上弥补损失。

腓特烈十三问:“具体的差距有多少?算了吗?”

“没算,要是按照以前的产量来算,至少有七百万磅的差距。”

腓特烈十三算道:“一个士兵一天约消耗088磅的粮食一年就是1606磅,也就是说有四万三千五百八十七名士兵一年都是吃不到粮食的,而这还是理想情况,要是有八万士兵的口粮是假的我都不奇怪。”

算到这里腓特烈十三已经出离愤怒了,这还好是发现得早,要是发现得晚一点,等用光的时候却没有粮食了,那么真的是会引起军队的哗变的,更何况这还是理想数字,没有算上损耗和各地的贪腐,腓特烈十三觉得以翡冷翠帝国的官僚们的尿性来看,至少有十万名士兵一年的口粮只存在于纸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