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车马碌碌(1 / 2)

少卿令 锦衣夜行 1588 字 2020-06-11

“崔寺丞,辛苦你驱车领路,待明日离开长安地界,便换我来,你也好生休息。”吴景辰坐在车里,大声喊道,语气里很有些歉意。

崔华霍则是哈欠连天,回道:“少卿不必客气,此乃我份内之职。若少卿以四品之尊,亲自驾车,车里就不定坐着天皇还是天后了!我自车技过人,老马识途,少卿坐稳就是,不必担心。”

吴景辰想他憔悴模样,于心不忍,但一想尝修不会驾车,自己又太过显眼,眼下正是掩人耳目的时候,也不该纠结这许多细节,便大声称是,又道:“如此,你辛苦些。待入黔州,便让尝修带路。”

崔华霍闻言大笑,才道:“少卿说笑了,我本是黔州出身。若是连路都不晓得,岂不是愧对先人,做了数典忘祖之辈?”

他这话听得吴景辰一愣,原不知他也是黔州之人,一时好奇,才道:“却不曾听寺丞说起,原来你与尝修还是老乡!”

“我虽在黔州出生,却是在长安长大,乡音都快忘了,也不曾与少卿提过。说起来,还不知尝修家乡何处,我只听他开口,就觉得莫名亲切!”

高尝修自上车来,一直沉默不语,只忙着为吴景辰沏茶倒水,力求服侍他安心如意。听得崔华霍发问,他才微微一怔,小声道:“我乃黔州洪杜人士……”

车马粼粼,他说话声如蚊呐,全仗着崔华霍耳力过人,才听得清楚,这就奇道:“这就是了,咱俩真是老乡!我老家也在洪杜!你这小子,怎不早说!既是老乡,我就该多照顾你才对!”

吴景辰听着,忽然心中一动,连忙道:“崔寺丞,你与尝修同乡,那你家人……”

“我家就我一个,还有个姑妈嫁在帝都,再无旁人。我在老家既无父母,也无亲朋,多年未归,若能借少卿东风,助家乡父老一臂之力,便是最好不过,以期报水土养育之恩。”

吴景辰闻言点头,不再多说,也佩服崔华霍公私分明,不将私心带入公务之中。他这番话说得平淡简单,内里却藏着对家乡的深情。想来他自幼无父无母,孤身到帝都闯荡何等艰难,虽说还有个姑妈,可寄人篱下的日子定不好过。如今他出人头地,成就大理寺丞之职,还不忘本,更不忘形,便是十分难得。

听他沉默,崔华霍也知道他心中所想,不愿因身世受他怜悯,才故作释然,道:“其实我也算命好,姑妈不嫌我累赘,请先生教我读书,雇拳师领我练武,对我视如己出,不曾有分毫亏待。哈,若我留在黔州,恐怕还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哩!咦?那是……”

马车骤然停住,吴景辰撩帘朝外瞧去,就见前方不远处,一群人簇拥着一架牛车,堪堪停在路中,将这官道截断。

这官道何等要紧,谁人敢无端滞留拦路,就叫他心中生疑,还来不及说话,便有一名苍白纤瘦的老男人走上前来,恭敬道:“少卿到了,老奴恭候许久。”

微微一怔,吴景辰便认出这人是立政殿中宦官,连忙跳下车来,上前客气道:“有劳公公辛苦,但不知天后有何吩咐?”

老宦官打量他一番,这才垂首道:“非是天后吩咐,而是公主……奉公主之命,为少卿饯行。公主感念少卿为黎民苍生请命,特赐少卿酒馔干粮,望少卿一路平安,功成早归!”

说着话,就有一众宫人抬着大小食盒近前,叫吴景辰有些不知所措,恍惚间瞧见牛车车帘一动,似有一抹倩影隐约,心中感动,才深施一礼,朗声道:“臣吴景辰谨谢——谨谢天恩!定不相负!”

他原想说谨谢公主,又想起这是在官道之上,人来人往,三公主不应该,也不可能亲自前来,自然不能戳破,这才生生改口,也在这瞬间做出了决定,借着谢恩的机会,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顷刻间只觉得松了口气,又有些美梦成真的欢喜,百感交集。

三公主对他的心意,他先前或许懵懂不知;可如今她不顾礼法规矩,亲自来为自己送行,便是表明了心迹,再没有什么疑惑。他一向直爽,也不扭捏,既然公主用心,他也有意,两人情投意合,为何不相知相许?他身为臣子,不敢冒昧亵渎;于是公主自降身份,追出城来,他若再不解意,还不领情,就活该是个呆子了。

老宦官见他这般,脸上也露出满意笑容,这就躬身道:“吴少卿,公主这一片心意,还请你莫要辜负。少卿为国为民,老奴不敢耽误,先行告退。”

就见那老宦官转身离开,一行人抄小路低调离去,只留下吴景辰定定瞧着那牛车,目不转睛。好半天,崔华霍才小心靠过来,低声道:“天老爷,真是三公主么?”

吴景辰开怀一笑,带着些自信,傲然道:“自然是她,否则还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