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风波远去(1 / 2)

少卿令 锦衣夜行 1646 字 2020-06-11

于是次日一早,吴景辰便奉诏入朝,依旧与先前一样,常朝散去之后,才得武后宣召,直往紫宸殿去,参与内朝。

这一次紫宸殿中,便比先前还空旷不少,只有六部主事,以及零星几位侍郎,才叫他有些困惑,朝珠帘道:“臣吴景辰参见天后!臣奉圣人诏谕,赴黔中调查右相遇刺之事,不辱使命,已然擒获真凶!”

就听珠帘后轻咳一声,传来武后声音,道:“讲来。”

他这就将这一个多月的所见所闻,细细禀明,只在其中略去了有关高尝修和菖蒲的部分。这也是他一早就打算好,始终不愿将这两人牵扯入朝政之中,倒也算不得隐瞒,说了也没有多大作用。

武后听他讲毕,又瞧了孙善人的供词,沉默片刻,清一清嗓子,才道:“先前你递来洪杜县令供词,我已命有司暗中查问,与你所奏相符。至于买凶那商人,你说他当堂自尽?”

吴景辰稽首,道:“启禀天后,那人的确是当堂服毒自尽,彼时有黔州刺史在场。臣已将他尸身带回,现存于大理寺中。”

众朝臣听闻此话,多少有有些考量算计,便彼此交流片刻,才听武后道:“好了!照你所奏,黔中天灾,全靠商贾舍财,才保百姓生计。此人投案之前,尚在赈济乡邻,便知其心之善,其行之义。即是善人义人,便该大力褒奖,以为商贾楷模,彰显朝廷仁德。”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才是他们听吴景辰述说黔中之事,已然揣摩到其中关节,心知那孙善人乃是顶包替罪,只凭他一人断不能买动刺客,便也对他着实佩服,也着实怜悯。

只是怜悯归怜悯,佩服归佩服,孙善人始终当堂认罪,承认买凶刺杀右相,便是谋害朝廷命官的大罪。道理上,原该将他抄家灭族,才能彰显天威,震慑天下商贾,令他们不致生出异心。若不咎其罪,反而褒奖,便有违朝廷法度,有违天家王法,竟像是鼓励民与官斗一般,便会叫天下生出动荡。

才见刑部尚书起身,小心道:“天后!那人虽当堂认罪,却不曾签字花押,供词做不得准,罪嫌也难定夺。依臣所见,就不必抄家灭族,只治他个扰乱公堂之罪,将其尸身发还,便可彰显仁德。”

他这话已经给够了孙善人情面,就有含混过去的意思。然而武后却不认可,才听她道:“是非黑白,世人皆知,哪用你来混辨?传旨,黔州义人孙远程舍财济民,人品高贵,追封石城亭侯,赏五十缎,赐丧仪。”

这结果令吴景辰都倍觉意外,才一时愣在当场,听殿中文官交头接耳,一时间有些难以置信。显然太常卿之前因言获罪,叫朝臣们多少有些小心,众人议论一番后也就沉寂,并不曾对武后的旨意提出异议。

唯有那中书舍人闻言头大如斗,就不知该如何起草诏书,才能将一个买凶刺杀朝臣的凶徒,粉饰为朝廷追封的亭侯。

安顿好孙善人,武后又轻咳一声,道:“黔中天旱水灾,民生倒悬,地方官吏不思保民,反借机敛财,实乃国之蠹虫,剐之有余!传旨,自黔州刺史张康以下,大小官吏,凡有品者,抄其家,灭其三族;无品者,罚俸一年,以观后效!洪杜县令冯青山畏罪自杀,着开棺戮尸,挫骨扬灰!”

若说封赏孙善人是往湖水里丢了个石子,那么武后的这道旨意便是往滚油锅里倒进了冷水,才见接连几名官员起身,彼此对视一眼,才由吏部尚书开口,道:“天后,此举万万不可!官员贪敛,可徒、可流、可谪、可贬,断无抄家灭族之罪!国有刑典,施刑应依律而为,严刑峻法,只怕叫天下官员心寒!”

“放肆!你掌吏部,任人不明,治下不严,纵容黔州官吏贪腐,还要治你的罪!”

这一来吴景辰都觉得有些过火,始终吏部尚书所言,与崔华霍的道理一般无二,他也认同。武后要惩戒黔州官吏,他自当赞成,无论是贬官还是流放,都是他们咎由自取;可若将他们个个杀头,抄家灭族,就太过了些,且有弊无利,无益于黔州民生。

想到这,吴景辰才朗声开口,道:“启禀天后!黔中一应官吏,自然有罪,当受责罚。但如今黔州势如水火,求天后开恩,许他们将功折罪!”

武后沉默片刻,话锋一转,道:“黔州天灾,实属人祸。尚书右仆射莫焕之有负皇恩,敛财伤民,罪大恶极,实无可恕。传旨,褫夺莫焕之一切哀荣,贬为庶人,开棺戮尸;抄没莫府,诛莫氏三族!”

仿佛晴天里响起一个炸雷,紫宸殿中陷入了落针可闻的寂静,才叫群臣面面相觑,吴景辰都觉得恍若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