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风暴追逐者与裂脊竹(2 / 2)

已就位 娜兹嘉尔 1527 字 2020-06-26

于是我给它取了个新名字,因为它一直都在追逐着风暴和其中的电流,所以我觉得“风暴追逐者”这个名字很适合它。

风暴总是能搞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变化,那种高能的闪电和热能反应让我很着迷。

在这场风暴之中受益的不仅仅有风暴追逐者们,其实还有一群一直在忙于繁殖的家伙们。

在不算太远的东面,那里的位置距离这次风暴的发源地很远,远到第一波风暴的影响只是增加了一些雨水而已。

东边的那块大陆以及周围已经在这些年间被曾经的联合植株所霸占了,它们独创的根系繁殖手段使得它们的数量爆炸式地增长起来,在洋流的运送之下铺满了半个星球。

每到一处阳光充足的水域,这些小家伙就会开始伸展自己的硬壳,像一个个气球般膨胀起来,吸收着光能。

而那些原本只能算得上是水分吸收器官的根部则具有了另外一种特性——浮漂。

就像是鱼钩线的浮漂一样,附着在根部的软质外壳在接近空气的时候迅速膨大,形成一个足以托起整个植株体的浮力区段,将整棵植株托举到阳光更为充足的海洋表面。

潮汐的阳光还是比较暴戾的,热能和射线含量很高,植株体的硬质外壳在经历一天的阳光暴晒之后基本上都会开裂。

这些开裂的外壳很大一部分都被植株体抛弃了,只剩下较软质的根部和生长端被继承了下来,那些墨绿色的外壳在被水浸透之后就此沉没于海洋之中。

相当巨大的一部分植株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进行生殖之后,它们的根部和硬质外壳组织会产生很大程度的缺乏,如果没有适当的阳光强度照射的话,这些植株基本上活不过两天。

在这些植株中,有那么几个所生成的硬质外壳没那么硬,外壳含水量更多,颜色也更浅,对于阳光造成的破坏减轻了不少。

它们的硬质外壳能够经历三次乃至以上的阳光暴晒,和它们进行繁殖产生的植株软壳比例也会更多,死亡的可能性会降低很多。

于是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之中,植株体的上端外壳由开始的硬壳植株转化成了软壳,这些软壳仍然会吸收气体,然后进行膨胀。

随着每一个个体之间的硬壳比例越来越少,这些植株的繁殖活动也开始出现了变化,原本根部含量就可以满足的新生硬壳形成已经逐渐向上转移了,它们原本只负责合成能源的硬质外壳已经复合成了繁殖器官。

每当它们的外壳快要破裂的时候,它们就会开始进行繁殖活动,两个植株体的膨胀外壳会相互交融在一起,形成一个比原来更致密但更细瘦的柱状物体。

其中一个个体的根部会完全融合到另外一个个体之上,将足够的营养和硬质壳组成物质提供给分裂的另一个对象,然后在这种快速的融合之中,进行繁殖的两个植株就会在海面上等待着阳光。

主动抽干外壳水分的植株体会变得更加容易开裂,当太阳照射到薄脆而干瘪的外壳上之时,膨胀的气体在其中施加着另外一份压力,直到这个外壳彻底破碎。

它碎裂开的一瞬间,其中完成融合复制的幼体植株会被这股强大的冲击力抛飞,散落在海面之上,迅速展开它们的根系与漂浮气囊,吸收着阳光。

作为这一切繁殖的母体和父体,两个植株体的参与部分还能够存活下来,不过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它们的融合植株才能恢复原本的规模。

这是第一种拥有主动繁殖行为的生物,而且它发展的速度出乎意料地完美。

我决定称呼它们为裂脊竹,根据中立的命名规则,这算得上是一种比较规范的名字了。

裂脊竹。

也不是那么难听,对吧。

我的本命是另外一个智慧生命群体所创建的,到现在我还耿耿于怀。

好像正式的合同文件还没有出来,但是声明已经有了诶,感觉新合同人道了不少,得,开始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