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顺义王世子(1 / 2)

第七百三十章顺义王世子

大明朝的藩王宗亲以及勋贵,曾经经历过好几次大的洗牌。

一次是靖难之役,成祖朱棣自北京靖难,一大批新贵涌了出来,于此同时,当初跟随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一批老臣勋贵甚至宗亲,倒了下去。

此后夺门之变,土木堡之战,都几乎是这样的情形,大批原来的勋贵宗室倒下,又有大批的新贵冒了出来,不过,能够延续到如今而不败落的,却是已经不多了。

在福建,也有这样的宗亲,而其中最大的一位,就是顺义王。

虽然是郡王,但是如今的顺义王早就没了祖上的风光,而且,因为朝廷对各地的亲王郡王一直都是看的紧,顺义王连续几代,虽然其了些不想过着这些庸庸碌碌混吃等死的日子,但是,最终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除了在王府里花天酒地好玩女人,什么事情都没做出来,最后留下一堆子嗣,郁郁而终。

顺义王的封地在泉州和漳州的交界的地方,仅仅半县之地,简直是小的可怜,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和繁华靠不上边的地方,福建锦衣卫千户所,居然还在这里设置了一个百户所,这其中是什么意思,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而当地的县令,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谨奉朝廷的意思,对这顺义王府严加看管约束,以前的顺义王,还有着欺男霸女,做一点点伤天害理的事情的本事,但是到了现在这一代的顺义王,说句不好听的,处境比起泉州漳州的一个普通富商还不如。

起码富商们比顺义王自在的多。

生活没了盼头,这一代的顺义王整日沉迷在酒色当中,什么事情都不管,也什么事情都管不了,王府里大小事情,都是由王妃做主,而这王妃也不是一个厉害人物,几经折腾,王府里的日子,已经过的大不如前。

除了朝廷每年依照郡王的品衔发下的一些粮食银两用度,以及名义上半县之地的封邑,王府里几乎没有别的来源,但是堂堂王爷可不管家里有没有,该吃喝享受的,他一律不放过。

十年前,顺义王府里,各种属官,仆役,尚有两百余人,到了如今,整个王府不过四五十人了,这其中甚至还有不少是朝廷拨钱粮俸禄养着的属官。

或许有人会说,这堂堂王爷,居然混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太凄惨了一些。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不知道,别顺义王日子过的苦逼的宗亲,大明朝一抓一大把,像顺义王这样的,至少身上还有个郡王的品衔爵位,府上还有封地,而什么都没有仅仅有个奉国中尉的官衔,每个月准时准点去官府领点钱粮度日的大明宗亲,简直是不要太多。

按照宗人府的记载,目前大明有案牍可查,有官职品衔的宗亲,至少十万余人,而这其中有封地,有爵位的,简直是凤毛麟角,百里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