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不为我用,除之为上(1 / 2)

第八百二十四章不为我用,除之为上

只要沈运没有背叛大明之心,在海外割据称王,叶绿裳的确有些时候,她是可以代表大明的。

皇家意志,很多时候,可以在她身上体现出来。

或许,在万历皇帝眼里,在潞王眼里,所谓的海外抚慰使司只不过是一个帮皇室敛财的工具,最多在敛财的同时,沈运也会自己得到不少的好处,但是,对于海外抚慰使司的存在,他们实际上,肯定是没有太高的期待的。

隆庆开关距离现在也不过是十几年的事情,对于朝廷的不少官员,甚至沿海的百姓们,或许都享受到了这隆庆开关带来的好处,但是,对于皇室,或者更准确的说,对于皇帝,他还真没看到多少的好处。

所有开关带来的利益输送,到朝廷的官员那里就截然而止了,朝廷既没有得到开关带来的大批商税,也没有彻底解决沿海匪患的问题,倭寇虽然不是那么闹腾了,能是佛郎机人又来了,这些人给大明带来的,除了麻烦,就是麻烦,好处却是一点都不见。

直到沈运的出现,一百万两白银通过西山钱庄直接送到内库,解了皇帝的燃眉之急,这个时候,皇帝才对这海外之地,稍微有那么一点兴趣,所有,这才有了海外抚慰使司的出现,至少,作为大明的一个财源补充,只要每年有白花花的银子进来,海外抚慰使司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至于倭寇彻底消失在了大明沿海,为祸东番的荷兰人也无影无踪,甚至偶尔来月港的佛郎机人,除了一些真实做生意的商人,那些官方武装,也彻底的不见,这种改变,大明朝廷得慢慢才回体会到。

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海外抚慰使司,才会真正成为一个大明的一个重要衙门,而不是挂靠在潞王府,仿佛是皇帝溺爱自己的兄弟,给自己兄弟设置的一个儿戏衙门一样。

但是,叶绿裳不同。

西山钱庄的出现,就怎么她是少有的和皇室联系紧密且有着眼光和能力的一个人,而和沈运共赴东番,也证明她的格局也是有的。

若是说此刻大明朝廷里,能在皇室面前说得上话,能够将这海外抚慰使司的重要性和可能给大明带来的长远重要利益说的一清二楚的,除了她,不做第二人想。

其他的人,要么是没这个见识阅历眼界,要么是没这个资格。

而她是亲眼看着沈运是如何在东番纵横裨阖,将荷兰人驱逐出去,然后又如何驱虎吞狼,在吕宋让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打个一个两败俱伤,大明在其中坐收渔翁之利。

至于后来的孛泥,满剌加,沈运一步步的走来,更是证明,沈运此人,绝对是比她认为的更有能力。

而她现在就地站在大明皇室的角度上,思考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