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泰山封禅(2 / 2)

因此,司天监在朝堂上大胆的提出了这个建议:泰山封禅!

司天监说:“近日东北方向,满天红霞,经久不散,百姓或传天空有火凤翱翔,此乃天降祥瑞,是上上之昭。根据方位推断,此乃东岳泰山所在。古人语:天高不可及于泰山,这正是天意降临的预示。方今圣上文成武德,一扭大宋颓势,中兴国力,或胜太祖皇帝。东有扶桑蓬莱,西降吐蕃,北收西夏蒙古,南纳云南交趾,四方疆域优胜汉唐,更有百国来朝,皇上功盖千秋。远古七十二帝,或见嘉禾生出、或有凤凰来仪,应祥瑞而封禅于泰山。后秦皇汉武,经天纬地,功盖于世,也曾封禅泰山。圣上功追秦汉,应顺应天象,封禅泰山!”

此言一出,群臣无不哗然。连赵构自己都没有这种思想准备。

谏官说:“皇上,百年前,真宗皇帝也曾封禅泰山,然而因为澶渊之盟,至今民间风评不雅,臣以为,此举当慎重。”

宋真宗乃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真宗皇帝曾在寇准等主战派劝说下,御驾亲征,与辽军战于澶渊。双方经久鏖战,互有胜负,因此双方坐下来吃饭喝茶,定盟和解,即为“澶渊之盟”。真宗皇帝利用这段和平期,对内大力发展经济,造就“咸平之治”。

不过后世认为“澶渊之盟”导致大宋忘战去兵、武备皆废,自此文成武废。加上宋朝年年向辽国进贡,增加百姓负担不说,还有辱国风。

伟人的是非功过,自有历史评说。当时享受到和平的宋辽百姓,可是因澶渊之盟获利颇多。宋真宗去世时,甚至辽国上至君臣下至百姓都为他哭泣,可见影响之巨。

又有文臣出列说:“真宗皇帝虽然常为后世蔑称武功不显,但文成了得,若非真宗皇帝开启百年和平,哪有大宋后来文化与经济的繁荣,恐怕汉唐也未必能及吧?由此可见,真宗皇帝封禅,比之唐

高宗不落下风。”

大家又说该封禅,又说不宜封禅,赵构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泰山封禅,自然是名垂千古,是证明自己功盖千秋的好事情,但是,这万一像真宗皇帝一样被后人说成往自己脸上贴金,这面子就不好受了。

“宰相大人,爱卿怎么看?”赵构问李纲,他是三朝元老,这个时候该勇敢地为朕拿个主意。

李纲说:“皇上文治武功,比之唐宗宋祖不落下风,但北方金国未灭,旧地未收,若等到收复了旧地,灭了金国,那将会是画龙点睛。到那时候封禅,应该再无憾!”

屈平见赵构又看向自己,便自觉说道:“李大人言之有理,北方金国是唯一的遗憾,若将蒙古一并收服了,那才叫此生无憾。”

赵构心道好嘛,你们两个都不赞同,看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赵构有些惋惜,但还是要表扬那个司天监的优秀工作态度。

他说:“二位爱卿言之有理。为了不让大宋有遗憾,希望大家同心戮力,开创一派盛世,到时候咱们君臣再去泰山封禅。司天监尽职尽责,业绩勤勉,应该奖赏。这封禅还不够资格,就去泰山先祭祀一番,祈求保佑我大宋国泰民安,万世千秋。众位爱卿看可好?”

不让我封禅,就先祭祀,跟泰山打声招呼总好吧?

大臣们没有异议,便议定下个月,也就是建炎十月,往泰山祭祀天地,以祈福佑。

边关无战事,赵构下旨邀请京外王侯大将们都回京参加泰山祭祀。

吴家二侯、云南王、韩世忠、刘光世、岳飞等这些重臣大将都会回来,还有京城的外国重要使臣,也在受邀范围之内。

这使得外国使臣们异常兴奋雀跃,一定要好好准备,好好装扮自己,认真做好记录,回国以后可以凭这个让自己吹一辈子。这种盛况,恐怕百年难得一遇吧,遇上还不一定自己有缘。

在各部将领回京前,屈平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要汇报赵构处理。

屈平进宫面圣,向赵构说:“皇上,如今臣不再担任京畿路节度使,有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希望在各路将领回京前,妥善解决。”

“什么事?”

“京畿路军中,十二门大炮的事。这十二门大炮,是我们最神秘最强大的武器,在攻城略地和城池守卫当中,会派上大用场。”

赵构点点头,的确如此。

屈平又道:“但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各路军将领觊觎大炮已久,现在放在京畿路军由杨再兴统领,其他人肯定更想分一杯羹。所以臣提议,将这些火炮单提出来,设立神机营,由皇上直接统辖,臣负责日常事宜,以免各位将军再为此烦忧。”

大炮是国之重器,虽然还没有投入战场使用,但是将来肯定会一鸣惊人。

赵构对屈平的这个提议很赞同,杨再兴资历尚浅,让他拥有这么宝贵的武器,不但别人会眼红心急,对杨再兴也是一种负担。

现在甚至还有少部分人认为,杨再兴这个侯爷有些名不副实,他从日本度假回来就捞了个定倭侯,实在是走狗屎运。

所以,综合考虑,将大炮拿出来交给天下兵马正副元帅统领是眼下最好的办法。

“朕同意,具体实施,爱卿自己拿主意吧。”赵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