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章 水火既济(2 / 2)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在伏羲身上矛盾而又统一的浮现,分别以双眼为源头,让他仿佛自成一片天地,独立于虚空之外,明明尽在咫尺,却让人感觉遥不可及,不可触摸。

“这是道之显化。难道这就是伏羲的道?一念而开天,自成天地,包罗万象,万法皆可容纳,无物不可承载,虽然还只是萌发阶段,但已经有如此气象,实在不可思议。”

众人中,阅历最深,见识最广,修为最高的西王母,眼中异彩连连,喃喃自语,透着一种难以置信。

她是知晓明悟自身之道的意义,从此以后,对前路再无迷惘,沿着道途勇猛精进,只要不中道崩殂,终有一日,会达成不可思议的功果。

而据她了解,洪荒同代之中,迄今为止还没听说谁明悟了自己的道途,今日见此气象,显然伏羲并不是此刻才明悟道途,这时不过是受到某种影响才不自觉的衍化道之玄妙。

“东王公输的不冤啊,就算没有盘古幡,他也不可能敌得过伏羲!”

西王母叹道,又看了眼虽然惊异,但还不太明白这一幕意义的女娲、羲和二人,不由暗中苦笑,不知该是羡慕还是嫉妒,不过也坚定了心中一些想法,女娲兄妹的确是条大腿,可以抱的更紧一些。

此时伏羲心神空灵,意识沉浸在乾坤二卦之中,这个时候,他也只是因为当年在乾坤图中遭难,而初步明悟了乾坤玄妙,将乾坤图演化到两仪四象的程度,乾坤二卦仍是虚幻,未曾真正化为一种永恒规则,算不上真正有成。

受到那武当山中水火法阵的影响,他此时却对乾坤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八卦的根本便是乾天坤地,剩余六卦全都依托于此二卦而成,而地火、玄水依托九宫阵势的格局,冥冥中正契合了八卦奥义。

感悟着武当山下的水火之变,伏羲灵台中乾坤二卦也开始展开奇妙变化,乾坤交泰,阴阳爻互相影响,彼此呼应易位,竟然从上乾下坤之象,变成了上坎下离之象,坎者水也,离者火也,上水下火,正是水火既济之象,和武当山下水火格局一模一样。

此卦象一成,伏羲灵台中顿时清明无比,冥冥中感应到了玄妙的天机运转,对祸福吉凶的感知前所未有的敏锐,片刻之后,才恢复过来,眼中的异象消散,两仪四象乾坤图恢复原状。

伏羲回过头来,看着武当山,心中生出一股好感,此次也算得了善缘,于乾坤之后,又明悟水火之变,稍作闭关,突破到大罗后期就水到渠成了,只是未来和这武当山只怕还有得纠葛。

“哥哥,刚才那是……”

女娲一时不知如何形容,不过不期然的想起了三清分莲时的一幕,似乎都是了不得的一种状态。

伏羲微微一笑,和声道:“不必担心,不过是有些感悟而已。这武当山气机让我灵光一闪,明悟了一些以前没能明白的东西。”

“如此说来,倒是好事了?”羲和也关心的问道。

“当然是好事。”

伏羲淡然回答,不过心中却在想着水火既济的卦象,从天机之中,他推算到了此行的成败,只怕不容乐观。

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离,离为火。水上火下,水浇火熄,是既济之卦的卦象,寓意初吉终乱。观此卦象,从而有备于无患之时,防范于未然之际。

这番卦象中的天机指引,除了预示着武当山本身的情况之外,也预示着他们这番行事结果,多半功败垂成,最后徒劳无功。

至于有备而无患,伏羲此时对少司命神、山神梦瑶都一无所知,要如何去准备才能无患,也是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