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读书了(1 / 2)

1973年,程仁出生在皖省居巢。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城市,据说成汤放夏桀于南巢。

秦末时,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就是居巢人。近现代,也有布衣将军和平将军,以及大名鼎鼎的开国上将特工之王李上将。

程仁的家就在巢湖南畔的一个小乡村。

或许有人觉得靠近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就可以靠水吃水,会认为这里有很多水产。

可是实际上如今的农村,穷的厉害。

看看村里的房子就知道了,砖瓦房少的可怜,茅草房、土屋,倒是不需要觉得新鲜。

虽然已经包产到户,只不过如今的农村,很多人也只是能填饱肚子而已。农民们一年辛苦下来,手里不见得能存到什么钱。

穷,也可以说是现在这个年代的一个主调。

程秉国看着儿子沉默的在抽烟,李淑芬低着头在抹泪,他们感觉到无比自责。

“大儿,你们老师都说你成绩好。你不去读中专,就去读高中,高中以后能考大学。”

看着‘年轻’的父母,程仁无比感动,但是他打定了注意,不会再走上辈子的老路。

虽然现在会有一些人觉得大学生不再是天子骄子,可是实际上大学也没有完全扩招。如今这个年代的大学生还是比较有含金量的,也包括中专生很吃香。

程仁上辈子就没有去读中专,虽然中专包分配,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眼里的铁饭碗,也是无数农村学子眼里的最好选择。成绩顶尖的那一批人才能考上中专,比较优秀的去高中。

不过更多的人是没有考上高中,初中读完就算完成学业。当然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辍学的,在农村也是大把大把的,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

“爸、妈,我就是成绩不行,所以没考上中专。”程仁脸上带着笑容,很轻松的说道,“我也想清楚了,我就不读书了。大妹成绩好,她好好读书,我们先供她。等到明年她考高中,以后考大学。然后就是老三,他成绩也好。”

站在旁边的程馨揪着衣角,小声说道,“哥,我不读了。我在家还能帮忙,我可以烧饭、洗衣裳。我明年就出去打工,老师都说你成绩最好。”

“不读书,不读书你干嘛?!”程仁一下子炸毛了,站起来指着程馨说道,“我今天话放这,你也别想着什么中专不中专,去给我考高中。好好读书,中专以后就在乡里,考高中、考大学,你以后要去城里发展!”

程馨吓了一跳,抹着眼泪说道,“我不读书,我成绩没你好,读书也读不出来。”

看着无比懂事的妹妹,程仁无比自责。

上辈子,他自私的放弃了考中专。因为听说中专生虽然是铁饭碗,但是没有大学有含金量。哪怕中专生很多都是免学费,只读两年就可以有着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

自私的程仁去了高中,他的大妹也就初中读完就在家务农。

程仁算是争气的,三年高中刻苦学习,也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他自然也成为了家人的骄傲,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所有人眼里就要走出农村的有前途的年轻人。

四年大学期间,没有什么助学贷款,高昂的学费也成为了家里的巨大负担。

为了读高中,程仁的大妹做出牺牲。为了让哥哥读大学,成绩不错的程文义也没有读书了。

可以说为了自己的大学梦,程仁自私的让弟弟妹妹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而家里人的意见也很一致,因为程仁已经在读大学了,他肯定会有前途。如果他读完大学,有了好工作,他可以照顾弟弟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