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镇俩少年(1 / 2)

南方某一小镇。

一缕阳光透过一颗老榕树的缝隙照射到地上,老榕树的树叶随着微风轻轻摇动,使得地上的光斑也跟随着在地上窜来窜去。树荫底下有一个男孩,看起来十一二岁,穿着一件黑色的t恤,大裤衩,看起来有点瘦,一米三几的样子。正坐在沿着老榕树围起来的石墩上,手里还拿着半截雪条。

南方的夏日总是容易让人汗流浃背,三十来度的鬼天气里,人们总是喜欢在阴凉的地方活动。老榕树很大,是镇上最老也是最大的一颗老树。所以,在榕树伸展开的树枝底下,总是会聚着小镇上的老老少少。

此时男孩看起来似乎有些无聊,他走到了另一边同样在老榕树底下的几个人前。那是一个小石桌,上面摆放着一方木制的象棋盘。有两个老头在石墩前对坐,屁股下坐着同样是石质的小凳,几个老头子在周围或站着,或坐在那围着榕树的石墩上,就这样看着两个老头子对弈,时不时指点一通。

虽然男孩看到过很多次老头们在榕树下下象棋,但他并不是非常懂象棋,他只知道象棋的基本规则。但除此之外,男孩对象棋并没有钻研。他还依稀记得,一年前他还是五年级的时候,班里面的象棋比赛,他被比他高半个头的雷云卫给玩了一招“将军抽车”最后止步班里前十强。虽然这是一件谁都没有记住的小事,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会突然想起一些类似的事情,除了他估计都没谁会记得。

忽然,他听到背后有人喊:“梁南!”他转头望去,只见到一个皮肤略显健康棕的少年挥着右手朝他小跑过来。迎面走过来的少年看起来一米六几,留着短碎发,穿着一件橘黄色的t恤,黑色的中分裤,左手还夹着个篮球。

当这个橘黄t恤的少年走近,梁南才对他说:“袁浩,你干嘛那么嘿久的啊?(嘿:语气词,相当于很。)我等了你快半个钟了。”

这个叫袁浩的少年说道:“丢,我妈喊我晒完衣服了才得出来,我眯嘿摸摸(磨磨蹭蹭)又挨她喃了几句。害,戳讲了(戳:相当于不),走,打球。”

说罢,两个男孩朝着小镇上一个水泥铺的篮球场走去。

球场上已经有了八个跟他们差不多大的少年在打球,梁南和袁浩走过去后,刚好有个阿婆走过来喊了一句:“阿海,返屋写作业!你老豆话你今日再不写完暑假作业佢返来就摞条棍打你屎忽!

一群人顿时笑了,本来赤着上半身打篮球的阿海只好拿起丢在球场边的t恤穿上后跟着奶奶走回了家里。这样刚好,加上袁浩和梁南,一帮少年凑齐了9个人。可以3个人一队分3队,打半场,5个球,输了的就下场换一队上。

小镇这边流行一个分队的方法叫做“转屁yan”,就是围圈转球然后等篮球停下来,打气孔对着谁谁就出去,按照顺序,三个三个一队,不一会就走了4个人。

刚才转球的人刚好转到自己走了,轮到他旁边的梁南转,梁南转球的时候故意把球微微抛起来,力道比较小,球转得也不太快,但也并不慢,不然容易被人说是故意的要求重转。突然,他双手用力一合!啪的一声把球停住,然后球孔指着袁浩。

袁浩随意往后退了一步,梁南再次用着同一个手法啪的一下,球果然指向他自己。他不禁暗自高兴,因为从小跟着在师父门下一起练拳,所以他和袁浩的运动神经都会比同龄人稍稍好一些,在转球的时候能有大概六成的概率将中速旋转的球孔停在想停方向。

分好队后,1、2队开打,剪刀石头布,1队赢了,他们开球。袁浩的个子比同龄人都要高出一截,目前来说更是比梁南要高了大半个头,他防1队最高的一个少年。梁南则防对面开球的那个看起来喜欢打后卫的人。站在梁南面前的男孩叫阿华,确实喜欢打后卫,所以运球基本功也还可以。不过,十一二岁的普通小学生,又不是校队的,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何况阿华也只是一般好而已。

只见阿华一个左突,但这只是一个虚晃,交叉运球想将球带到右边顺势突破。梁南重心下压,站得很稳,这得益于几年如一日的站马步。他双脚后跟微微离地,只是本能地随着阿华的动作微微朝自己的右边晃动了一下,随后便知道阿华是要往自己左手边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