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实体全面开花(1 / 2)

重启1978 正神一 1036 字 2021-11-01

84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九月香江归属时间正式落定,前面说过,我们对洋鬼子有过硬性规定,规定每年土地出让不能超过50公顷。

这原本是一项英明的决策,但是市场接受到这个信息,等到协议正式签署之后,却刺激得香江的土地突飞猛进的高涨。

张卫东的十三块土地,当时的拿地价不到二百八十九亿,时间刚踏入1985年4月便直接上涨了三倍,三年的利息,相对于土地的增速,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这纯粹是大资本运作,香江的土地政策和内地不同,拿下土地就要付款,哪怕是分期都行,洋鬼子变现的意愿十分强烈,就是要马上拿到钱。

在房地产低迷的几年,他逆势拿地,被不少人传做笑话,可现在呢,这些人的嘴巴都只能闭上,垂头丧气得听媒体对张卫东各种吹嘘。

人虽然在内地,已经接到不少电话,纷纷表示只要他愿意出让手里的土地,价格好商量。

能找到他电话的人都不含糊,不过现在的张卫东也不是才入香江的时候,不是阿猫阿狗谁都能随便骑在头上的。

土地一开始的涨势就如此凶猛,大家都不知道市场是不是提前把涨势预支了,高价入手后,地价要是高过房价,真能陪死。

他们可没有张卫东的运气好,当时低价拿地,即使现在把土地转卖出去,也是能赚大钱的。

可惜赚钱的时机稍纵即逝,没有谁有前后眼,能前看三十年后看三十年。

不管谁来,张卫东都婉言谢绝,很直接得告诉他们,还不到转让的时候。

郭得胜还直接问说:“你好像看好香江未来的房价?”

张卫东神秘的笑说:“郭爷,我确实看好,放心下手。”得了他的提示,新鸿基的动作也多了起来。

市场是敏感的,85年开年的第一场土地拍卖,变的热闹起来。张卫东的公司也参与了争夺,地价被追高到夸张的地步。

拍的土地的胜利者也并没有多么的兴奋,往往超出了公司的最好预算。

张珊珊要毕业了,所以她很忙,每月都要飞香江管理公司账目,踏上香江听说土地简直就是一天一个价时,不觉呆了一呆。

之前她还埋怨张卫东鲁莽,拿钱不当钱,可现在看怎么样?除了感叹他的眼光还能说什么?弟弟还真是永远不会出错的人啊。

当初看起来多么不合理的举动,现在再看就有多厉害。

香江的收获满满,京城也不差,陈春先的实验室,经过几年的积累,传呼机的各项技术都已经成熟,开始正式推广了。

传呼机制造厂就设在特区,取名小米电子,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一个企业能做大做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小米的品牌后来能够深入人心,名字一定合了冥冥中的某种机缘。

既然已经经过市场的检验,拿来主义是最方便的。

当时这个名字出来的时候,整个公司都觉得像是儿戏,不过谁说都没用,这件事张卫东这个出钱的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