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抵达南京(2 / 2)

不过用算盘的这类人,大多都是酒楼的掌柜,大户人家的账房和一些夫人,主要还是习惯使然。

而其他人不会用算盘,大多选择背诵乘法口诀表,或者直接在草稿纸上列算式。

因为皇家报纸上早就将乘法口诀表,和相关的公式,符号都刊登过。

数学考卷就比文科考卷严谨多了,答桉只有对和错两种,分数也要么是满分和零分,字的漂亮与否也影响不到得分,所以所有人都是非常谨慎,每道题都经过了再三计算,最后才将答桉写在考卷上。

最终这场大明朝规模最庞大的院试,总共也只持续了三个多时辰便宣布结束,考生们离开考场后,脸上大多都带着喜悦,显然对自己的发挥都非常满意。

当然也有一部分真正的士子,相互吐槽考题实在太简单了,除了文科最后一篇文章,其他的题目让他们的才学完全发挥不出来,心中别提多郁闷了。

而此时两千多驻军则是忙着封存试卷,徐州的所有官吏们见没有出什么乱子,也松了口气。

第二日一大早,十名御林军就押着大量的试卷,匆匆的返回南京。

徐州本地的考生,也开始散去,而外地的考生,则不得不继续留在徐州,一边等待成绩,一边准备参加接下来的乡试甚至是会试。

因为年初朝廷发布的公告,就已经说明了二月初一,七省各州府统一进行院试,五月初一各省统一进行乡试,九月初一在南京进行会试,今后每年也都是如此。

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实力,完全可以参加院试后,接着又参加乡试,然后再参加会试,来一个三级跳。

而经过院试的考试后,大多数人对接下来的乡试,都充满了信心,甚至对会试中进士都有很大的把握。

在这种气氛下,哪怕明知道乡试的题目要难的多,除了一些财力不济的平民子弟,打算再好好的学习一年,几乎八成的考生都打算继续挑战乡试。

朱慈烺带着人抵达徐州时,院试已经过了三日,心中也是颇为遗憾,在徐州也只是停留了两日,便沿着运河继续南下前往南京。

抵达南京时,已经到了二月中旬,江南各地区的试卷已经集中到了礼部,礼部的官员正在日以继夜的批阅,而各省的试卷也在源源不断的送来。

朱慈烺这次并没有选择大张旗鼓进城,抵达南京后,只是带了十人乔装直接前往皇宫。

因为此时的南京城早已人满为患,如果他这时候选择大张旗鼓的进城,绝对会引发大规模的混乱。

南京作为大明最大的一座城池,此次参加乡试的人数也是最多,整个应天府,足足有三十万人来南京城外参加院试,所以哪怕城中的客栈酒楼无数,依然住不下。

不过虽然考生最多,但南京考场的条件却是最好的,先不说光南京贡院就能同时容纳两万人考试。

而四座刚建好的书院也是空的,每座书院挤一挤的话,同样能容纳两三万人考试,加上城外的军营也可以临时空出来,所以基本上都做到了室内考试。明末狠帝,开局就逼崇祯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