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视察老村(下)(1 / 2)

此时老村,何杨已经很久没有来了。

最近玄武门之变,虽有路过老村,但却未停下来,仔细观察老村的情况。

故此,何杨对老村的记忆,还停留在第一次村民搬迁后。

当何杨再次踏入这里,老村的变化让何杨耳目一新。

首先是布局上的变化,此时老村被终南大道一分为二,房屋分两条主线有序的建设。

一条是横向,沿着大路两边的位置,向着长安的方向,不停延伸。

另一条是纵向,沿着道路的边缘,不断向着山边靠拢。

当初考虑到一只羊要赶,一群羊也是赶。

故此定下了,人数2000人的安置计划。安置户数,从原来的120户,增加到400户。

但这次何杨一踏入老村,大致数了数错落有致的房屋,足足增加到了将近1000户,容量足足扩大了将近十倍。

里面居住的流民,按照每户5人计算,仅老村周围,就住下了将近5000人。

叫来早已在此等候的李铁和刘寡妇,当初何杨将老村安置工作交给两人,今天到老村检查,也就叫上了他们。

“村正,怎么老村一下子安置了这么多的人?”何杨不解的问道。

李铁老脸一红,原本何杨计划只安置2000人,但2000人安置好后,外面的流民见老村还有空地,于是私下偷偷的搬迁了进来。

当李铁发现这一问题时,木已成舟。

考虑到大家逃难到此,已经很不容易了,同时让他们住在老村里,上下班也方便。于是,李铁就默认了他们留在老村,没有对他们进行驱赶。

李铁将事情的原委讲了出来,何杨见木已成舟,也不好说什么。

在两人陪同下,何杨踏入了老村。

此时的老村,安置的家庭增加了很多,但是房子与房子之间,还是有一些足够同行的巷子。

一进入老村,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踏入了后世的城乡结合部之中。

如此密集的居住场所消防隐患十分巨大,但好的是每条巷子角落处,挖掘了用于消防灭火的集水坑。

这一举措,是刘寡妇提出的。何杨对此十分满意,至少考虑到了问题,想了办法解决问题。

对于刘寡妇,别看人家只是女流之辈,但管理能力并不弱。

一直以来后勤管理方面,刘寡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并没有让何杨操过太多心。

听说这段时间,还报名了夜校,学习进度比许多男子都要强。

在刘寡妇的介绍下一路前行。

经过的街道,其卫生还是比较整洁。巷子两侧不仅设置了排水沟,在街头巷尾甚至还发现了垃圾箱!

听刘寡妇介绍,老村的规定,是沿用新村的规矩。由于没有专人负责卫生清扫工作,刘寡妇还特意发动了留守在家的妇女、儿童、老人,负责自己家周围的巷道清洁工作。

为了加入新村,大家积极性十分高。并没有出现,自扫门前雪的情况。

何杨一听,暗道这不就是“门前三包”政策的古代版吗?

竖起大拇指夸奖了刘寡妇一番,对方红着小脸回了一句:“公子,都是奴家应该做的。”

何杨微微一笑,暗道王二还真是眼睛毒。

以前营养不良的刘寡妇,面黄肌瘦的看起来并不咋滴。

现在生活好了,整个人都长好看了不少。虽然比不上后世三大邪术造就的美女,但小家碧玉的水平还是担得起的。

见街道没有什么大问题,何杨带着两人又来到了公共厕所。

此时的公共厕所,按照后世的要求,也是分男女两边的。同样,因为没有专人负责打扫,故此还是由村里留守人员,轮流进行照看和打扫。

“刘寡妇,话说现在村里安置了这么多人,厕所有多少个?如何进行规划和布置的呢?”

刘寡妇想了想回道:“公子,目前厕所按照每百户,共同使用一座的要求建设。每个厕所比新村的厕所略大,可同时容纳200人如厕。每天也有专人打扫,粪水也有专门的化粪池堆积,以及专人清运至农田。”

何杨点了点头,新村的公共厕所,相距不远就有一座。故当初设计上,只需要满足20人同时如厕即可。

站在门口并没有闻到太大异味,在听刘寡妇介绍完后,也大概知道,目前的厕所建造规模,类似于后世的工地厕所。

虽然数量建设的并不多,但是单独一个设计的坑位却有很多,能够解决多人同时如厕的难题。

既然,厕所没有问题,何杨再次问起了垃圾处置。

刘寡妇笑了笑,在何杨告诉她垃圾分类处置后,老村百姓在垃圾分类上,还走在了新村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