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大型辩论赛开场!(1 / 2)

翌日正午一点钟,课程准时开始。

大家都有点惊讶于今天进入的时间没有提前,毕竟以往他们都提早成习惯了,如今突然一下让所有人都直接被带进来放在座位上,实在有点反常。

李世民跟身边的房玄龄小声蛐蛐:

“难不成是因为要考核试卷的缘故?今日确实有些特殊……”

房玄龄低声咳嗽,冲着讲台上使劲打眼色:

“陛下,咱们得肃静,否则这分数……”

好好好!

想得分的李二陛下当场被捏住七寸,瞬间闭麦,正襟危坐看着讲台上的宋慎,看起来格外像一个好学生。

其他人也多少听到了他俩的对话,有的想跟自己盟友、亲人、臣子沟通的,也都赶紧闭紧了嘴,生怕影响到自己在宋慎心里的印象分。

宋慎看他们这样都觉得好笑。

他敲敲讲台,扫了众人一圈才含笑道:

“你们这么紧张做什么,就因为这一次的考试结果?”

“好吧好吧,既然这样,之前我也已经说过这次考试不禁止大家互相讨论,现在我也要告诉你们,本次考试的结果不会由我一个人来评判。”

“身为知晓原本历史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们,谁、做过哪些事、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但我并不认为我有这样的资格来评判华夏几千年帝王的决策,尤其是在一些在后来千百年也依然具有巨大争议性的事情上,从我的角度出发,我希望你们可以放下对彼此朝代的成见,认真且客观地评论。”

“客观的意思就是,抛开对于这个人的原有印象,只看他做过什么,想做什么。你们可以互相辩驳,而我本人只作为一个裁判和参考,如果你的答卷和理由可以说服我和其他人,你的评分就会高,如果理由并不充分,那么分数自然也就无法太高了。”

“都听懂我的意思了吗?”

这就是宋慎的打算。

他不觉得仅凭自己就可以评判帝王的功过,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步子迈得大了就是会扯着蛋的,所以还不如都让他们自己去吵,即便仍有数百上千年的时空鸿沟,可至少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最优秀的皇帝之一,脑子、权术、格局都绝对够用。

朱祁镇除外。

众人默然片刻,虽然没想到这个走向,但还是齐齐颔首同意了这个模式。

宋慎挑了挑眉毛,在电脑里找出了自己赶的投在投影仪上。

“你们的卷子我都放在这里了,公开给大家一起看。”

“至于谁是第一个……我认为这件事其实是很有争议性的,不管是等会儿放在伱们之间,还是后世,两边说法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用来热场非常合适。”

“恭喜你——朱棣同学。”

朱棣一下就有点汗流浃背了。

倒不是因为第一个出场,或是在场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

他偷偷瞄了一眼旁边的父亲和大哥,见他们俩都一瞬不瞬地盯着幕布开始阅读起了答卷,戎马半生都未曾握不住刀的手,此时死死抓住了自己的衣角。

没办法,他的皇位终究不是名正言顺得来的,他这辈子梦寐以求的都是父皇的认可。

又或者说,是大哥的认可。

如今自己给出的答卷要在他们面前公开处刑,实在是让人很难面对等会或许出现的那种……不被认可的可能。

“怎么样,大家看得差不多了吗?”

宋慎等了几分钟,并不算久,因为所有人的卷子内容都是他重新排版过才放进的,主要的国策和计划被列在最前方,理由则精简了不少,或是只有关键词,否则这帮人洋洋洒洒辞藻华丽的一长篇古文不知道要看多久。

见大家都示意看得差不多了,宋慎颔首:

“那么,有关朱棣同学的答卷,有没有人提出质疑?”

朱元璋第一个举手:

“咱有疑问。”

被自家亲爹直接砸场子的朱棣:……

爹,那么多人,你给点面子啊!!!

宋慎点了点头说:

“可以直说。”

朱元璋站起身来,看看幕布又看看朱棣,拧起眉毛问:

“你这两京制什么意思?”

“想要京城在南边,那就留在应天不挪窝;想回你燕王大本营去,那就把人带过去。两个京城,那这两边分别处理什么事情?原本京城就在应天,你如今将政务仍然放在应天处置,那北边的京城有什么意义?不够折腾的!”

“这理由里讲,你本来就是想迁都去北边的,但因为知道了后世子孙不争气,担心再出个朱祁镇这样的叫门天子,或者是如朱由检这样被打入京城只能直接殉国的皇帝,出于日后皇帝安危的考量,决定施行两京。”

“之所以要将政务放在南边,是因为你听先生说,你那会儿恰好是那劳什子大航海时代前,你不想放弃如此广阔的海上贸易,不想放弃开疆拓土获得的金银铜铁以及其他东西,所以将应天府作为实际上的京城会更有利于此。”

“那咱得问问你了——北边,难道你就不要了?”

“当初咱将你们哥三个都分封到陕晋燕,不就是想让你们几个藩王替南边的应天府教化北地百姓吗?你是不是忘了,封藩王之后咱跟你们几个说得很清楚,日后等去了藩地,除开军备、除开打北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百姓们知道,日后这天下是咱们大明的天下,是咱们汉人的天下!”

“不管他们原本是什么人,在这地方落地扎根成家立业了,说汉话穿汉服,只要他们觉得自己不是曾经把汉人当两脚羊的蒙人,那就统统都是汉人!”

“尤其是你啊,老四!”

“燕云十六州丢了多少年了,要是北边没人过去镇着,那咱大明最后不就还是跟宋一个下场吗?赵匡胤的都城还他娘的在开封呢,比应天北多了,他们为啥被打到南边偏安一隅,就因为燕云十六州!”

“咱把燕地交到你手里,你就这么搞?你只搞个名义上的两京,但是北边谁也没在镇着,除了咱,再除了你这当了几十年的燕王,谁他娘的还会认下一个南边的皇帝?朱祁镇这废物守不住你的北京城,那你以为往后还能出几个皇帝跟咱一样从南打到北的,你自己说!”

朱元璋说到最后都有点急眼了。

谁都知道,从南往北打,跟从北往南打,两者间的难度绝不可同日而语。

至少就洪武十年这个点往前倒退,做成了这件事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