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搬厂(1 / 1)

脚印浅浅 大道独行AK 1180 字 1个月前

广东炎热的夏季到来的同时,也赶上了公司八月底开始的集体大搬家。公司四栋三层的所有大阪地工厂里的生产线搬迁,这些都集中在一周陆续完成,所有主要的工作都是由公司香港公司外请搬运公司实施,工厂生产线员工各自整理自己的工作及生活用品。我们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一样,由于新的办公室固定物品,都在新装修的办公地点具备,所以原有的旧座椅、资料柜等都不随行搬迁,剩下的就是科内资料、电脑和个人物品及产品样板等搬迁,在公司给我们专配的中巴的来回穿梭中,三天下来,本部门搬迁就完成了。

从九月开始,就在新的工厂环境中开始工作。只有住进新工作环境,才大概知道了这里的详细布局。公司南北方向,整个办公区的业务部门都进驻写字楼,往南是型的六层连体生产线大楼。一条两层上的天桥连通生产区和宿舍区,天桥的南尽头是六层高的双面职员宿舍楼,穿过它再南行,是四栋东西并排、南北走向的双面普工宿舍,每层的中间,都有环形的水池龙头,供洗衣和洗刷。在职员宿舍和生产区南墙,及普工宿舍大楼北面的空地上,围成了两块标准水泥地的灯光篮球场。场地的东侧是公司宿舍区的大门,和一墙之隔的生产区一样,都安装有自动对开启的电动大门和行人专用的进出通道,门口增设了保安值班办公地点。

进驻这个麒麟工业区后,当地工业区联合工厂在公司宿舍的南边,建立了一栋四层的就餐食堂。一、二层是公司普通工人、三层中层职员、四层则是公司高级职员的就餐。从搬进公司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平日里,一天食堂、宿舍和办公三点一线的忙碌日子。公司的生产,总归是新环境,有些设施和生产条件在逐步完善,但总的说所有人的工作场地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最起码车间、宿舍区都安装了中央空调系统,这在南方的炎热中这是必须的,但之前的条件就很差。我们写字楼的环境,就像宾馆一样的等级,每天上班后,我要去蹲点的厕所,里面有花有草、香气扑鼻。每层固定配置的保洁员,全天都在照应自己的卫生区域,我们每天早上还没上班,他们就开始了各自平日里的保洁工作,我们从来没有动手擦洗桌椅、柜子等,因为这里都配置了专门的保洁工作人员。全天中央空调供应,完全没有了南方的高温感受,唯一难受的就是从写字楼到饭堂一段路的闷热,虽然,都在带盖的天桥下穿行,但一趟奔波下来,短袖工作衫,都会有汗水浸湿的痕迹,这才让你感觉南方高温的滋味。

其实后来想想,这是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中期,之后的二十一世纪中期的内地国企工作、办公条件才赶上,内地整整落后了沿海将近二十年呀。

随后,新的工艺科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很快就着手了新的员工招聘工作,进驻后的每个周末,部门罗主管和老朱都会去广州的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新职位的员工。不到一个多月,我们部门的队伍壮大了三分之一。其它业务部门、生产线也都有相应的扩招动作。与此同时,写字楼里,也独立出了几个单独的部门,比如之前属于厂办的电脑管理,也独立成了一个电脑部,从原有的两位也扩大到了五人,紧接着公司又成立了一个企划科,专管公司的规划事务。电子组也从我们工艺科独立出去了。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那段时间,公司里陌生的脸孔一下多了起来,每天上下班打卡的队伍,在不停的延长,公司不得不在一楼又增设了二部考勤打卡机,再后来,公司索性把全厂的考勤打卡,都集中设置在宿舍和工厂连通的天桥中间,总共布置了六个打卡通道,有点象从深圳到香港的过关通道。我们业务联系的部门,也多了要跑的单位才能完成。公司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经常会有客户成群结队来参观,一瞬间,你会突然发现,之前的小家子气的工厂,一下跨进了现代化的企业格局。除了生产区外,公司的后勤组、保卫组和文体组,也都相应的成立了起来。平时下班的员工,也有了活动的场所,灯光篮球场上,经常有比赛身影,棋牌室、台球室、阅览室等也都开始运转了。

后来,公司在职员宿舍的整个一层,开始规划一个室内舞厅,旧有的框架结构布局都要改造,公司当时把这个装修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科,主管让我带领几个新来的同事,开始丈量、图纸布局和拉网遮掩等基础工作,所有这些,对于负责的我,都是新课题,我期间还专门跑了几家歌厅,和与专业承包人的讨论。辛苦一个月后,霓虹灯闪烁、音乐悠扬的舞厅就开业了,对公司员工全部免费开放,每天晚上,从七点半开始到十点结束,那里都是乐曲悠扬、舞姿翩翩,这当时也是我“不务正业”的一个杰作,主管对于我和几位兄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到新厂后,我科内的工作也分了组,我和陈同事再外带几个新同事,主管平日里大、中、细耳机部的技术问题解决和协调,对问题产品分五金、塑胶和外购件,与各自的生产单位,往来修改意见和联络,其他也几个相应的组建了专人负责。传阅文件多了,部门的女文员阿清,也来了个新的女搭档,平日各部门的联系文件,及往来资料都由她们去分发,工作量增加了不少,其他部门,也类似都有了各自的机构完善和团队扩充。老朱的电脑组也扩了,发展成拥有七台电脑、两台打印系统和绘图机的小团队。

业务和公司规模扩大,各种规章制度相应滞后,所以公司又开始了各部门的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规范。公司标准和规范工作也相应开展了起来,为此招聘了高级的技术专才,最初负责这项工作筹备的是罗主管和老朱,等相应人员到位后,公司的品质部很快就建立了起来,那里的部门职能主管和技术工程师也陆续到位。全公司开始了认证前准备和冲刺工作,之前的所有的工作都开始了向规范章程过渡,缺少的文件和资料也要增补,有些甚至还要造假补起来,公司上上下下折腾了三个月,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认证机构的进驻,那段时间的努力,也使得罗主管和老朱及我们部门在公司的地位和技术权威性迅速提高,工艺科也升格为工艺部,公司里荣誉最高和令人向往的地方,就是我们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