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深闺满载忠情义(1 / 2)

少卿令 锦衣夜行 1569 字 2020-06-11

几人目送祖孙俩走远,这才感慨着继续赶路,就不知不远处半山腰上,刚离开的祖孙俩正瞧着马车远行,神情淡定,隐隐出尘,绝无先前贫苦模样。

就见老头缓缓挺直了身子,竟比常人都高大几分,只任微风吹动他身上破衣,自负手远望马车,轻声道:“是个可造之材,确有不俗之命。只可惜有一道情劫,难得避开。”

那小姑娘闻言点头,周身骨节一阵噼啪乱响,顷刻间长高了几寸,面容也成熟了许多,形若少妇,老成道:“多少有些锋芒,行事也欠考虑,始终年纪还小,略显冲动。倒是那莽夫正直忠厚,当为栋梁之材。只是他死劫将至……老师赐宝,可是为了救他?”

老者微微点头,淡然道:“大衍宗酝酿的祸端,一早就进得宫里,到时候骤然发难,还要他这等国之栋梁,才能化解。他有善心,自得善缘,只叹当年师兄执迷不悟,妄图将天命把握在手中,自己落得身死道消不算,还遗祸至今,叫后生晚辈为难。”

少妇轻轻一笑,道:“老师嘴上抱怨,心中却牵挂得紧。若论把握天命,普天下谁能跟老师相比?”

老者傲然点头,道:“风儿若是还在,许能与我相较,可叹他误入歧途,一心钻研术数……走罢,走罢……俗事给年轻人烦恼,老头子快活逍遥去了……”

一阵山风吹过,两人踪影全无,若是被人看见,便要叫白日见鬼。

马车上,崔华霍感慨老头赠簪,叹道:“若是太平盛世,这等忠厚长者,日子何等体面?只想他这般自重,却沦落得卖女乞食,我心中不是滋味哩!”

吴景辰应了一声,道:“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路子,老丈原非乞食,乃是与你我公平交换。只是想不到太常卿面冷心热,始终还是出手相助。”

一说到太常卿,他心中便很有感触,再没有对他的偏见和不满,只剩下满满的佩服和崇敬。别瞧自他入朝为官以来,太常卿就对他多有针对,几番训斥,却真教会了他不少东西,也着实传授了许多道理,说起来也算个合格的长辈,只是太严苛些,说话也过于直白。

到现在,太常卿又教会他一件事情,叫他晓得救灾也有不同的法子,事情还分个轻重缓急,黔州不仅需要为民请命的英雄,更需要运筹帷幄,保全气数根本的帮助。只要能救下一众无依无靠的孩童,十年后黔州自还有一番景象,这就是吴景辰先前不曾想到,这会儿自愧不如之处。

思绪飘忽,只一想到太常卿,他便忍不住想起了京中诸多人事,才发觉自己离京不过数日,心念中却像是几个月那么漫长,实在是富庶祥和的长安城,怎么也不能跟一片荒凉的黔州相比,两者间差距太大,才叫他有隔世之感。

唯一维系着他与京城联系的,或许只有那一抹倩影。

一念至此,吴景辰心中一动,忍不住露出些许笑容,叫高尝修看在眼里,暗暗笑他。

他心念一动不要紧,立政殿中的三公主忽然生出愁意,才轻轻放下手中绣到一半的织锦,惆怅到:“李妈妈,几日了?”

老宫女凑朝前来,和善笑道:“回禀公主,少卿离京,不到二十日呢。算算日子,应该到得黔州了。”

“不到二十日么?李妈妈,你记错了,自他走后,有二十一日了……唉!施州之后,他便杳无音讯,沿途府衙馆驿,都没有他的消息……李妈妈,你说他去了哪里,怎不在馆驿落脚?会不会……”

老宫女见她眼圈发红,生怕她发起愁来,连忙劝道:“公主又在胡思乱想,才是真叫老奴担心。吴少卿要查黔州地方,总不能大张旗鼓,叫人早早得了风声。依老奴说,他是改头换面,微服私访去了,才不在馆驿住呢。”

三公主轻叹口气,道:“可怜他风吹日晒,不知何等辛苦,我却闷坐宫中,什么忙也帮不上。母亲这几日忙于朝政,许是将他忘了,竟一句也不与我提起,叫我好生忧心……”

端过一杯乳酪来,老宫女好言道:“陛下风眩渐重,天后便要多辛苦些,事关天下民生,公主可要多为天后着想。尤其裴大将军打破突厥伪汗,得胜凯旋而归,乃是普天同庆的大事,写进史书的大功,天后这几日辛苦,自顾不得少卿。”

三公主端着乳酪发愣,好半天才道:“我若有母亲一半智慧,也能多帮上他些许。普天同庆,我却只为他一人……”